在毛笔书法碑帖中,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时间:2022-06-0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是安排韵律节奏和抒情的需要。它如同宋代苏轼诗词中描写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中平缓的、碧波如镜的湖面是类似静态的慢节奏描写。飞溅入船的水花是稍快的节奏描写。卷地而来的狂风是很快的节奏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的音乐节奏,在书法作品中也追求。现举例说明。
(米芾行书经略帖)
上图中的芾字、拜字侍字近楷。是慢节奏。
(米芾行书经略帖)
上图中的止字、华字为草书
在米芾的行书《经略帖》、中,是快的节奏(快速)。这几个少数的草字点缀其间和其它字放在一起没有违和感。有和而不同的节奏韵律。其余行书字似飞溅的入船水花,为较快节奏(中速)。
(王献之行书敬祖帖)
王献之行书《敬祖帖中》,最后二行大多数字为草书。好似卷地而来的狂风(快速),书写速度和前二行对比,明显要快得多。但没有破坏作品的整体精神气韵。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中最后这三行从颜字开始。书体由楷至行、由行至草,然后至狂草。通过书体的自然过渡、衔接。笔速的不断加快,末行近似一笔书。有惊心动魂之感,它是情感起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颜真卿悲愤情感的渲泄。是抒情的需要。
下图米芾行书写意是笔者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