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人画艺术主张?
一、两宋文人画艺术主张?
宋代和元代为文人画的黄金时代,尤其是以元四家为典型的代表。文人画作为正式的概念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前一段时间故宫博物院的赵孟頫特展也有相关论述。
元四家的绘画风格也与赵孟頫一脉相承,其中黄公望更是赵孟頫的得意门生。相对来讲董其昌是对理论方面做了更加系统性的阐述。
二、太宗学王字概括?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贞观年间为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太宗十八学士之一,也是太宗身边的近臣和书法顾问,太宗誉其博问、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德”,常与之谈论书法。对开拓有唐一代书法新风起过积极地前导作用。虞世南本是南方人,早年曾得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亲授,由于专心不懈,如王羲之、王献之堂奥,尤其是他的楷书妙得二王之体。其书温润含蓄,端庄静穆,不尚奇巧。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宗瀚藏本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撰文并书写,也是其晚年得意之笔,唯一传世的碑刻,刻于武德九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6字。该碑姿态潇洒,运笔修健挺劲,骨力内含,所谓外柔内刚,形軟实韧,体现了虞书笔画至妙之处。其笔画力劲十足,伸张挺拔,体现了虞书中以筋骨为盛的特征。它的結体也很有特色,除其形疎意密,风姿娴雅外,最明显的是“平正中见崎侧”,很值得玩味。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传)纸本,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无款,传为虞世南书,亦有人认为是旧摹本。贞观十年(636)十一月作,行草书,墨迹。18行,行12-15字不等。
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此墓志书法温润圆秀,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悟到的一种独特笔法。相传唐太宗临右军书法,写到“戬”字时,虚其“戈”令世南补之,然后拿给魏征看。魏征说,圣上之书惟“戈法”逼真。可见虞世南书法造诣之深了。
虞世南对王羲之的看法还影响到唐太宗,而唐太宗则通过虞世南学习王字。米芾《书史》云:“太宗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传为虞世南写的《汝南公主墓志》,墨迹本,字形瘦长,萧散虚和,许多结字,用笔的方法与王羲之行草诸帖非常接近。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cm,横57.7cm。
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曾著录于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张丑《真迹日录》、《南阳法书表》、汪砢玉《珊瑚网书录》,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绿汇观》、阮元《石渠随笔》及《石渠宝笈·续编》等书。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三、董其昌的名言?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3.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董其昌 《容台集》
四、清代提出‘南北宗论’的画家是
为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