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祝嘉介绍?
一、书法家祝嘉介绍?
祝嘉
中国的书法家
代表作《书学史》
祝嘉(1899-1995),字燕秋,海南文昌人,1948年定居苏州,毕生致力于书法事业,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1935 年出版了首部著作《书学》,1941年完成我国第一部《书学史》,填补了中国近代书法史学的空白。此后笔耕不止,一生共撰写书学专著70种计360余万字,是我国书法碑学理论继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碑学大家。
二、清末民国的重要碑学书论是?
清代晚期书法风格之一:受甲骨、金文、魏碑等岩激金石书迹、碑刻的影响较大,清时书家多有涉猎学习,并习而化之、为己所用,终成大家。换言之,许多书家在书法实践中,将甲、金、篆、隶、碑等的笔法融入楷、行之中,或将几种书体的笔法融为一体,而自成一家。诸如康有为、郑板粗运袜桥等大师便是实证。这使得馆阁体流悄悉行的清时书风焕然一新,并迸发出勃勃生机,其影响甚至延续至现、当代。
清代晚期书法风格之一:受甲骨、金文、魏碑等岩激金石书迹、碑刻的影响较大,清时书家多有涉猎学习,并习而化之、为己所用,终成大家。换言之,许多书家在书法实践中,将甲、金、篆、隶、碑等的笔法融入楷、行之中,或将几种书体的笔法融为一体,而自成一家。诸如康有为、郑板粗运袜桥等大师便是实证。这使得馆阁体流悄悉行的清时书风焕然一新,并迸发出勃勃生机,其影响甚至延续至现、当代。
清代晚期书法风格之一:受甲骨、金文、魏碑等岩激金石书迹、碑刻的影响较大,清时书家多有涉猎学习,并习而化之、为己所用,终成大家。换言之,许多书家在书法实践中,将甲、金、篆、隶、碑等的笔法融入楷、行之中,或将几种书体的笔法融为一体,而自成一家。诸如康有为、郑板粗运袜桥等大师便是实证。这使得馆阁体流悄悉行的清时书风焕然一新,并迸发出勃勃生机,其影响甚至延续至现、当代。
由于馆阁体兴盛,书坛风气浮夸,字体谄媚。为矫正信尺局困宴流俗之弊,有识之士鼓吹碑学。
比如康有为
其实这和明末文坛复滑让古运动相类似,属于文化的反思与理性回归。
三、包世臣是哪个朝代的?
包世臣包世臣(1775一1855)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嘉庆二十年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官。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28岁时遇邓石如,师从学篆隶,后又倡导北魏。晚年习二王。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包世臣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通过书论《艺舟双楫》等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大,至今为书界称颂。
四、清代隶书第一人郑簠代表作是什么
郑簠(1622-1693),清代书法家。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1368-1398)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
郑簠少时便立志习隶,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孔尚任在《郑谷口隶书歌》中道:“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是郑簠爱碑如痴的写照
。郑簠擅隶书,亦精行草书,兼工篆刻。初师宋珏,后改学汉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所书字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却富有变化,多姿又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谓之“草隶”。规范的隶书笔法中,加入富于个性的轻重用笔,或用枯笔,结字也不呆板。与时间稍早的王时敏相比,郑簠的隶书稍接近汉人和富有古意。这些都为隶书开创了新的出路,成为乾嘉以后碑派书法追求的境界,影响甚大。后人把他与写“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合称“二郑”。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其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后人称之为清代隶书第一人。郑簠以行草书笔意,写《曹全碑》的体势,其书遒媚飘逸,开清代书法崇尚碑学之法门。郑簠是清初最重要的参与访碑活动并肆力学习汉碑的书法家,他的隶书获得其时知名文士的集体追捧。他倡学汉碑,对后来汉碑之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他自称:“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控于钧弩,少驰则败矣。”其隶书飘逸虚灵,活脱洒丽。
其传世书迹主要有《杨茂源酬于附马诗轴》、《卢仝新月诗轴》、《浣溪少词轴》及《灵宝谣》。梁巘《论书帖》称:“郑簠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钱泳《履园丛话》称:“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彝尊)辈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
五、清代吴昌硕 丙申年是哪一年?
1896年,60年一甲子,计算得到结果,吴昌硕是1844年到1927年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