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艺术特点来源?
时间:2023-05-29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关于草书,我们往往有个错误观点,以为先有写得比较规范的楷书,然后才有相对潦草的草书。
(章草《月仪帖》)
其实正好相反,字体的产生,往往先出现相对潦草、不规范的写法,然后才逐步规范。
比如隶书。在小篆出现后不久,人们在抄写的过程中,为了赶时间,不可能每一笔都写得很到位,越写走越草,于是在秦代末期就产生了隶书的雏形。
(早期隶书)
但是,隶书在出现后,又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在经历了西汉,直到东汉时才完全规范、成熟并发展至顶峰。
草书的出现与此类似。隶书产生后,人们觉得一笔一画摆开架势来写还是费时间,于是加快速度,简化笔画,于是出现了草书的雏形。
(王羲之早期带有章草意味的草书)
书法的发展,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那些爱“偷懒”的人,他们为了更方便书写,往往不经意间唤醒了另一种书体的萌芽。
早期的草书与现在的草书有较大区别,字字独立,波折分明,带有很浓厚的隶书意味,称为“章草”。
(王羲之的今草)
王羲之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与王献之一起,规范草书的写法,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连带,于是出现了“今草”。
至于楷书,则是草书出现很久以后的事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世纪,我们曾在全国推开简化字,其实很多简化字的写法,就来源于章草。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