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汉字特点?
一、清朝汉字特点?
清代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碑学兴盛。由于当时碑石出土日多,于是从学汉碑逐步发展为学北碑,北碑包括碑志和造像记。以致清中期书风为之一变,以厚重朴拙流行于世。
康有为的“南北书法论”也顺时而生,成为当时的书法指南。
清代书法理论也是出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先后出现了笪重光、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邓石如等书法理论。
特别是清末的何绍基、赵之琛、吴昌硕、沈曾植、章炳麟等书法家,为现代书法留下了可贵的财富。
因而说清朝在继承帖学的同时,又开辟了碑学的新天地,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它是自宋以后,书法冷落萧条了几百年以后出现的又一个碑学的鼎盛时期。
二、清代书法的中期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乾、嘉二朝为清代书法的中期。这个阶段的书法发展,是以帖学、碑学并驾齐驱的局面为表现特征的。
一方面,进入乾隆朝以后,清代政权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内外安定的时代。乾隆在位60年,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组织编纂了多种大型书籍,其中包括数量达78731卷的《四库全书》;还将内府收藏的名迹,摹勤成堪与《淳化阁帖》媲美的《三希堂法帖》。此外,乾隆本人擅长书法,尤推重元人赵孟烦。受其影响,清代的帖学书法在乾隆中期发展到了它的高潮,涌现出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永理、铁保等一批书法名家。此后,帖学书法便渐趋衰落。
另一方面,乾、嘉两朝统治者屡兴文字狱,士人恐片言招祸,不敢有所述作,便将精力集中在经史考证与诠释上,所谓“朴学”既兴,即藉金石文字以为证经订史的工具。随着各地金石出土日多,摹拓流传益广,出现了一批注重从金石碑刻中汲取营养的书法家。关于清代碑学书法发展的脉络,丁文隽《书法精论》云:“郑燮、金农发其机,阮元导其流,邓石如扬其波,包世臣、康有为助其澜。”其中郑燮、金农、邓石如,皆为乾、嘉朝人。而代表阮元贬帖尊碑观点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则是一个划时代的论著,它将以往关于书法价值和审美观念颠倒过来,标志着碑学理论的确立。
三、清代书法的客观原因
从清代书法发展情况,可以看到清代书法发展进程中碑学和帖学的竞争和消长。碑学的兴起在清代是有客观原因的:第一,清代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文网,走上金石考据的治学道路,而这时汉、魏、南北朝碑刻不断出土,人们除了证经考史之助外,碑刻上的文字也为书法提供崭新的资料,使书法家的眼界顿为开扩;另一方面书写篆、隶需要字字有来历,清代文字学的成就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基础,所以清代许多书法家同时又是金石学家。第二,篆刻艺术的发展,也给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清代书法家多善治印,能将凝练苍朴的金石趣味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去,使书法有了金石气,这些都是隋唐以来书法艺术中所不曾有的。第三,文人画的发展使得绘画的书法化更为浓厚。所以清代书法无论是用笔、用墨,以至章法都有所创新 。
四、清朝的书论发生了哪些转变?
清代书论有哪些?清朝的书法理论、书学著述
分类文化
清代书论有:
冯班《钝吟书要》。
冯武《书法正传》。
汪挺《书法粹言》。
笪[dá]重光《书筏》。
曹宋《书法约言》
梁t[yǎn]《评书帖》。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朱履贞《书学捷要》。
钱泳《书学》。
阮[ruǎn]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包世臣《艺舟双楫》。
万经《分隶偶存》。
孙星衍、邢澍[shù]《寰[huán]宇访碑录》。
顾炎武《求古录》。
康秉钧《文房肆宝》。
倪涛《六艺之一录》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杨守敬《学书迩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五、清代书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