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是什么书体?
《兰亭序》的字体是行书。《兰亭序》是中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散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兰亭序》的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答:兰亭集序是行书体。
兰亭集序是永和九年(公六353年),王羲之所书,记录了文人雅士及军政高官在浙江兰亭会于稽山的一次聚会时和情景,吟诗作赋,共41人参加,沿小河两岸而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情非常好,诗尽兴而赋,当时激情彭拜,一吐为快,这种环境,只有酣畅淋漓的行书才能表达心情之通畅。
兰亭序书法水平排名?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应该排名第二,这幅作品让我们书法爱好者明白什么叫行书的潇洒,这种笔法真的是太漂亮了。为何只排第二呢?那是因为第一名的这幅书法作品更为经典,即使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没有这幅作品好看!排名第一的书法作品应该是钟繇的草书《得长风帖》,钟繇是楷书的鼻祖,而且王羲之算得上是他的徒孙。钟繇创作了楷书字体,是书法界的绝对泰斗。而钟繇不仅擅长楷书,他的草书同样非常的经典,从草书作品《得长风帖》体会到了草书的精美,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名。
李世民兰亭序原文?
张怀瓘《二王等书录》和武平一《徐氏法书记》均详细描写了《兰亭序》的“前半生”,王羲之的作品在南北朝时期历经各种变乱,被梁武帝萧衍收入囊中。侯景之乱爆发,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损毁殆半。
孝元帝萧绎在江陵(现在的荆州)暂居,一些王羲之的墨宝也被他转移到西台的宫殿里。公元555年,江陵被西魏攻陷,萧绎被迫投降。当天夜里,他命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包括王羲之书法作品在内的十四万卷藏书全部焚毁。
后来,西魏从余烬中收拾出残书四千卷。这四千卷藏书又先后在北周皇室、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德、王世充手中颠沛辗转,期间还遭遇了沉船事故。最后,只有一小部分残存下来的(删)被李唐王朝收纳入库。
唐太宗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大约贞观初年,他在民间购得《兰亭集序》。在王羲之的作品中,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就是《兰亭集序》和《乐毅论》。他还下令让汤普彻拓写了几幅《兰亭集序》,分赐给房玄龄等八位大臣。汤普彻私下里又拓写了一幅,所以这幅书法作品才得以在民间流传开来。唐太宗驾崩后,《兰亭集序》的真本成为陪葬品。
#03.
-
匿名2023-09-22 14:00:02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