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谱》知书法如人
一、读《书谱》知书法如人
《书谱》 唐 孙过庭
…………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K不遒;刚湔哂志笄课奕螅获媪舱弑子诰惺煌岩渍呤в诠婢兀晃氯嵴呱擞谌砘海暧抡吖谪馄龋缓烧吣缬谥蜕怀僦卣咧沼阱慷郏磺崴稣叽阌谒桌簟K菇远佬兄浚嫠浴!兑住吩唬骸腹酆跆煳模圆焓北洌还酆跞宋模曰商煜隆!箍鍪橹睿≈钌怼<倭钤擞梦粗埽锌鞴び诿匕拢欢街剩芽7⒂诹樘ā!
翻译一下――
…………由此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然所学的书法都源自一位书法家,却变成了很多字体,无不是随着个人的性情和爱好,便宜发挥而形成了自己风格:耿直的人则坚挺而缺乏遒丽;刚狠的人又倔强而缺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病在拘束;洒脱放荡的人缺少规矩;温顺柔弱的人伤于软缓;急躁勇猛的人过于轻疾;生性多疑的人溺于滞涩;迟缓稳重的人终于蹇钝;轻繁琐碎的人染于俗吏。这些都是一意孤行的人偏持个性,所以背离了正轨。《易经》上说:“观看天文,以便察知时序的变化;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来教育和治理天下。”何况书法所谓的奥妙,都是取自身边的某些事物。假使运用得不是很周全,那也是研究这些奥妙的工夫还不够深;而书法家在挥洒自如波澜翻卷的时候,正是心里喷发出的洪流。…………
二、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厅在《书谱》中提出了什么?
这种“三点”、“三不点”,和其他艺术门类有相通之处。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厅,在他的名著《书谱》中,提出了书法艺术创造时的“合”、“乖”这一对理论范畴。“合”与“乖”是相对的,“合”则“畅”,创造出的书法艺术,天然生成,婉转流畅,情感丰富;“乖”则“蒙”,所写的字生硬别扭,粗俗不堪。它是对书法艺术创造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意念的要求。
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法与人生并行不悖
“书谱”是唐朝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中阐述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书法境界,令人心驰神迷。
“通”,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相互的沟通、相互的理解、相互的成全,并且没有障碍,甚至没有损耗。
“会”指沟通、理解、成全的那个结果,即人和书两者互为表里。
在学习书法的初期,你哪怕对书法有很深的理解和认识,可是手对毛笔的控制一定很幼稚,你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意志,去操纵这支毛笔写出理想的作品。只有不断的去学习、训练某些技法,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性格,就可以说到了“通会”之际,但也就仅仅是通汇,并不能说到了某种很高的境界,那么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这种最高的境界,孙过庭也给出了解释:“人书俱老”。老是什么意思呢?成熟!也是人生境界和书法经界走到最顶峰的意思。
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的境界分为4个台阶,从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在天地境界中,天、地、人化而为一,按老子的话说,就是处于一种极其自然的自由、平和、虚静状态。
对书法境界的分类和描述,最为著名的是清代的书法理论家包世丞著作《艺舟双楫》中,把书法境界区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五类。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境界的分类和书法境界的分类,有某些契合之处,颇奈玩味。
可以发现,做人达到了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创作书法也同时达到了最高境界-神品境界之后,即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
在这个境界中,最典型的特点,无论是人,还是人操纵的那只毛笔,都可以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最自然、最洒脱的状态。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人生和书法并行不悖,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