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是李斯写的?
一、《泰山石刻》不是李斯的书法作品。
《泰山刻石》才是李斯的书法作品。
二、《泰山石刻》
为系统整理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了由山东泰安袁明英主编的、由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先生为编委主任的《泰山石刻》(十卷本)一书。该书共辑录泰山及其周围自远古至现代的各类石刻、石碑六千余种,其中二百余种不见于历代相关著作的著录,具有搜罗宏富、标识准确,照片、拓片及录文俱全等特点,对研究泰山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书法、旅游、宗教、美学、哲学以及民俗学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泰山现存各类石刻6200余处,分为碑、摩崖、块石、墓塔、经幢、墓志、匾额、牌坊、石柱和桥、亭等11类载体,就书体而言,则含楷、行、草、隶、篆等7大类,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经石峪金刚经》等一大批名碑,无不光彩夺目,彪炳史册。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形成了一座露天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和中国石刻文化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美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的价值。该书收录了9957帧石刻照片,辑录了泰山及其周围自史前时期至现代的各类石刻六千余种,其中二百多种不见于历代相关著作的著录。
如果按你描述的“《泰山石刻》”这个名称,应该有几千人的书法作品。
三、《泰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 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 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 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据清道光八年(1828年)《 泰安县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岱顶玉女池上,可认读的有146字,漫灭剥蚀了76字。明嘉 靖年间,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当时仅存二世诏书4行29字,即“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清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火,刻石遂失。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
所以《泰山刻石》才是李斯的作品。
四、李斯简介: ...展开 一、《泰山石刻》不是李斯的书法作品。
《泰山刻石》才是李斯的书法作品。
二、《泰山石刻》
为系统整理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了由山东泰安袁明英主编的、由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先生为编委主任的《泰山石刻》(十卷本)一书。该书共辑录泰山及其周围自远古至现代的各类石刻、石碑六千余种,其中二百余种不见于历代相关著作的著录,具有搜罗宏富、标识准确,照片、拓片及录文俱全等特点,对研究泰山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书法、旅游、宗教、美学、哲学以及民俗学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泰山现存各类石刻6200余处,分为碑、摩崖、块石、墓塔、经幢、墓志、匾额、牌坊、石柱和桥、亭等11类载体,就书体而言,则含楷、行、草、隶、篆等7大类,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经石峪金刚经》等一大批名碑,无不光彩夺目,彪炳史册。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形成了一座露天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和中国石刻文化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美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的价值。该书收录了9957帧石刻照片,辑录了泰山及其周围自史前时期至现代的各类石刻六千余种,其中二百多种不见于历代相关著作的著录。
如果按你描述的“《泰山石刻》”这个名称,应该有几千人的书法作品。
三、《泰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 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 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 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据清道光八年(1828年)《 泰安县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岱顶玉女池上,可认读的有146字,漫灭剥蚀了76字。明嘉 靖年间,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当时仅存二世诏书4行29字,即“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清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火,刻石遂失。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
所以《泰山刻石》才是李斯的作品。
四、李斯简介: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