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是支撑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
谈中国画的创作规律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从西学东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0多年。这段时间对于中国话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大的争议,近现代的中国画正式在争论中、批判中发展的。所以中国的国学、艺术、中医在近100年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境遇。但是西方的观念到中国来以后确实对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很多艺术家在反思这个问题,重提国学的重要性,重提中国画的传统在中国画家学习中的重要性。中国话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有一些必然的规律,我们怎样去抓住这些规律?我们的衣食住行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我们没法抗拒这种文明的交流。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是在这样背景下,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这关系到中国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问题。
这个比较严肃,也比较沉重。20世纪有一些我们熟知的艺术大师,这些大师是怎样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的?这些人一方面坚持了自己的文化立场,他们很多人都在西方留过学,但是也在吸收传统文化。
现在的大部分美术院校主要是教学生速写、素描、写生,并不是西方的就是不好的;但我想,中国画的学习应有它自身的规律。现在学中国画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同学很不情愿地被分到中国画系。这样的教育能叫教出国画大家吗?我们过去在北平国立艺专的国画大师都是出类拔萃的。
一、中国画的意境问题
因为中国画特有的东西是意境,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画的意境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包括文学和戏剧,意境是第一的。我去看博物馆的汉画像石,在东汉、西汉的时候,墓里面的画像砖非常有神韵,在2000多年前就表现了中国的意境,中国的艺术一开始就是和西方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画的意境是什么?中国画的意境要和观众有一定的距离,你需要给观众留下很多想象的余地,就是你的话没有说完,留给观众一定的空间。现在有些人认为课堂作品可以替代创作,几个模特集中起来就可以,而且津津乐道地说这是创作,至少这是不成功的缺乏意境的创作,和蒋兆和所表现的那种人物的肖像完全不同,蒋兆和的创作是活生生的,是强化了的,是提炼过的,多以他的画看完才会让人很感动。
我们要创作中国画的意境。例如,现在一些花鸟画的画面上没有空白,画家觉得这是非常现代的,最时髦的,很有张力,但是张力在中国传统中有吗?中国画讲的是内敛。如果用外国的观点来改造中国画,来评价中国画会怎么样呢?外国人看中国艺术最喜欢的就是其中的意蕴,它往往用最细腻的方式把其他的布景全都替代了,比如我们现在的话剧和京剧也可以把真骡子真马搬上来,做得很像外国的歌剧,但这样中国戏剧给我们的想象与地就完全没有了,所以中国人的特殊想象所产生的意境是独特的。我们展出吴镜汀的作品时,有一个观众在留言本上写吴镜汀“不懂透视”,这是实在是让人遗憾的认识。实际上是这位观众不懂中国画的透视。你们看吴镜汀的画,他完全是按中国人的透视画的,这个观众一定是用西方的焦点透视神十所有的中国画,他认为这才是最科学的;但是中国画家不管焦点多么集中,他会把不同的想象、不同的焦点集中起来,然后让这张作品看的舒服,能画出咫尺天涯的效果来。当以科学来论证艺术的时候,对于艺术是一种倒退,因为科学原理约束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所以我一直不趁人艺术必须与科技结合,有了科学还要艺术做什么?如果艺术那么科学,还要科学做什么呢?艺术想象力就不是科学的,毕加索的画就是不科学的,他们要打破科学。
画中国画必须要研究中国的意境是怎么产生的,戏剧、文学、美术、雕塑应该要通盘考虑,这样才能抓住中国艺术最根本的东西。
二、中国画的造型规律问题
三、中国画的写生问题
四、中国画的临摹文艺
中国画讲究临摹,传统的中国话也确实是从临摹开始的。但是临摹和写生要结合起来,有些画一临摹就是一个月,我觉得没有必要,你们要看看吴镜汀他们老一辈人写的记录,故宫做展览的时候他去看过很多次,而且背临,所有的画法都记在心里面。我们研究传统绘画整体的精神,陆俨少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齐白石、陆俨少都曾经学习过《芥子园》,都是如获至宝。以前有观点认为,《芥子园》是古人束缚我们的枷锁,但我觉得《芥子园》是成就了许多大家的一个范本。这本书中都是对古人的经验和样式的总结,作为一个课本传播,必然有它自己的道理。例如石分三面,用笔怎样画三个面,齐白石的22张《借山图》中的很多样式都是从《芥子园》里面出来的。所以这些东西是我们入门的必修之课,但现在有很多人临摹过《芥子园》?你们是在什么状态下研究这些东西的?是一开始就学的,还是后来自觉地去找这个临习的?我觉得既然学了,不管早晚,都要临习。我们不能说不成功的画家是由于《芥子园》的束缚,它不也成就了齐白石、陆俨少等大家。我们在临摹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如果我不会画云,我就要找出所有前人画云的典范,然后临习,这些人怎么把云画得千变万化?我们20世纪的大家沿袭了这个很好的传统,这就是中国画的传承。
五、中国画的笔墨问题
学中国画一定要写书法,书法是基础,是决定中国画水准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古人将书画一体作为标准提出来,如果画家按照书法的要素做,就会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最好的一个案例是吴昌硕,吴昌硕很晚才学画,以书法入画,他的线条主要用中锋,非常圆。我们怎么理解笔墨,笔墨的规律是什么?笔墨需要在理解古人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再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们画中国画最重要的就是笔墨问题,这个问题也牵涉到造型等方面,如果你没有造型能力,你的笔墨可能就是空的。好的造型可以很好的表现这个物体,如果没有好的造型,笔墨也表现不出来,这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很多同学都是画工笔画的,比如我们2013年做的于非闇与陈之佛作品的展览,这是两个不同的工笔花鸟画大家,他们表现出的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方法,他们的造型和笔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六、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规律问题
我们老谈创新,很多理论家谈原创性。其实中国话很难有原创性。中国话的特色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那么特殊的风格是怎么产生的呢?比如我们写书法,很多现在的书法家认为书法从二王开始已经走向了没落,没有办法往下继承了;但后来为什么有赵孟頫,为什么有董其昌?实际上因为每个人的修养不一样,性格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所以产生的书法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二王之后的书法家。你要原创你就做当代艺术。例如西方的交响乐和室内乐是完全按照规矩走的,差一点都不行,西方对于西方传统音乐是有严格界定的。例如都是在演奏巴赫、贝多芬的作品,但是指挥不一样,每一个指挥家的理解都不一样,细节都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但是这些不一样是在一个框架内的。
七、中国画的修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