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用笔拿中锋做中干,侧锋去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
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就用侧锋。点戳是用中锋,渲染则是中锋、侧锋都要。
古人说过,墨法比笔法难。因为笔法还可拿方式做准则,而墨法就只有蘸墨在纸上的刹那,自己去体会,很难说得出道理来,所以说比较笔法更难。从用墨法来说,墨色是借着胶汁的浮力,在宣纸上向前渗化,胶小则墨色干枯而晦涩,胶大了则墨色失去了气韵。画生宣纸胶水与墨汗是互相交融,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我的一点经验。
绘画,不但用墨讲“水法”,就是用色也何尝没有水法”。使用石青、石绿,兑胶的成分要恰当,水分的大小,决定色泽的鲜明与否。笔锋蘸上石色敷于山峰树石之上,薄、厚、干、湿要适量。敷色之后,山峰的色泽看上去水汪汪的,而勾勒和皴法的笔痕依然看得很清楚。总之,不是一味厚涂。唐寅、仇英用石色很高明,尽管涂得很薄,看起来却觉得明丽动人,有本领啊!
要有选择地去画,将美好的搜入笔端,要“遗貌取神”,不只画出物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悟出物的神韵。
要意在笔先,“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
写意的画,是拿神与意做主体。工笔那就要形、意同时并重,当然更要注意到神。
作画自然是书卷气为重,但是根基还是最要紧的。若不从临摹和写生入手,那么用笔结构都不了解,岂不大大错误?所以非下一番死功夫不可。临摹古人,是要学他的用笔用墨,懂得他的苦心构思;写生,则是要认识万物的情态。
画题有至难传神的,必须反复揣摩,不嫌麻烦,三次五次地涂改,至无可议处方可落墨。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