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家班苓:发自内心的艺术最真实、最有力量
算盘与《算法统宗》(版画) 班苓 陈伟忠
对艺术保持一种“饥渴”的精神状态是怎么样的?这意味着艺术家要不断汲取新的艺术技巧和理念,永远对艺术的来源——生活抱有热爱,版画家班苓正是如此。班苓的绘画之路始于1972年,当时还是知青的她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从此激发了“艺术细胞” ,正式踏入美术世界的门槛。通过三年的学习,班苓最终选择专注于版画这一艺术形式。
绘画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对于班苓而言,版画是一门需要创作者戒骄戒躁、下足功夫的艺术实践。上世纪80年代可谓是班苓作品硕果累累的阶段。1981年,班苓的《妞妞》面世,虽为黑白木刻,却掩不住画中女孩爽朗夺目、似带颜色的笑容,青春朝气跃然版上,似一股清新之风吹来,令版画界眼前一亮,班苓也由此崭露头角。此外,其作品《小溪之春》 《野香流韵》 《清荷》取材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跳动着鲜活的生命力,富有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和感性,先后入选了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这正是对班苓艺术才能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班苓的铜版画《浴女》 《月光》 《童年》构图独特,造型大胆夸张,呈现出一种结构主义般的抽象感,在有限的画面里,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班苓回忆,当时她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 ,积极接触新奇的事物,吸收尼采、达利等人的艺术思想,并常常出门采风以求获得新的灵感。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她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技艺和心得。“绘画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若没有个人独特的面貌和风格,便会失去辨识度” ,班苓认为:“版画是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感受。 ”每一幅画面简洁的布局和构成背后,都积淀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也蕴含着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
传承发扬徽派艺术是安徽画家的使命
2016年,班苓与其先生陈伟忠共同完成的版画作品《算盘与〈算法统宗〉 》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算盘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而徽州人程大位编纂的《新编算法统宗大全》堪称16至17世纪我国数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我的家乡安徽广为流传。创作这样一幅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传承和发扬徽派艺术,是安徽画家的使命担当。 ”班苓说。
创作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绝非易事,艺术家既要突出中心主题,又要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艺术虚构。那么,如何以版画的形式讲好这个历史故事?“为了获得创作灵感,我们曾两次拜谒程大位故居,寻访先人踪迹,参观黄山市以程大位名字命名的珠算特色学校——大位小学,并与师生们交流。另外,我们还前往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通过一系列采风活动,搜集、整理了大量历代与算盘相关的文献和图像资料。这些丰富的史实和珠算文化、生动的现实场景,极大地拓展了创作思路。 ”班苓介绍:“最后,我们理清了珠算历史发展的脉络,认为画面内容要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主体,来表现历史人物和算盘之间的关系。 ”
经过40余张草图的打磨和反复雕刻,以及不下28天的磨印,版画作品《算盘与〈算法统宗〉 》最终得以面世。此幅作品构图新巧,算盘、古人和《算法统宗》文字相互交织,墨色色调显得雅正精致,一种厚重而不失生动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历史并不是死板的,而是以“人”为主体,正是人的活动,才使得历史永不褪色。班苓介绍,她在刻画《算盘与〈算法统宗〉 》中的人物时,以线条为主,力求清晰利落又有所变化,将不同远近的人物面部表情进行了虚实处理,避免单薄,富有层次。作品既凸显了中华美学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了多种现代艺术元素。对此,版画家伍必端评价:“过去只知道版画多表现一些小作品,今天‘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能选用这幅以木刻版画形式表现古代算盘历史的作品,这是不多见的。 ”
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
对比班苓早期和现在的作品,不难发现其艺术风格产生了一定变化。班苓认为:“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艺术家要学会与时俱进,让自己的作品跟上时代脚步,表现时代特色,这对自己也是一种要求和进步。 ”从《妞妞》 (1981年)到《甘南日记》 (2012年) ,班苓一直在技巧和理念等方面上不断挖掘新的艺术可能性。
当然,对班苓而言,无论时代潮流如何变化,艺术都有着不变的内核。首先,敢于坐“冷板凳” ,细细打磨作品的“工匠精神” ,是艺术家们不可或缺的。其次,艺术创作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这样才能有“根” 。班苓创作的《黄山魂》和《十二生肖》系列木版水印作品,正体现了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实际上,艺术和人生在根本上是相通的,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个性和人生观的展现。班苓坦言,通过美术创作,她想要传递一种提倡美好、提倡善良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和困难,美好和善良始终是人生最主要的层面。在艺术园地里,班苓开垦了一片丰沃的精神天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艺术应该是触及人性和灵魂的。艺术家要真诚地表现自己,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发自内心的艺术最真实,最有力量。 ”班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