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C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它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近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的课程改革专家当成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它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美术正是一门集多元智能开发和进行多元智能教学的有效途径的学科。正如《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确立了新的美术教育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即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能力的审美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审美的人,通过审美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研究美术教学,发掘每一位孩子的艺术天赋提供了另一个宽广的新思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智能,使得孩子的艺术天赋得以更充分的展现,从而优化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最大的成功呢?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一运作的。这些智能之间通常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这样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应用、培养这些智能,例如,在讲授《画像石──质朴古拙的石刻绘画》一课时,通过欣赏古代画像石图片,进行讨论来总结画像石的表现特点和艺术手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公共场所、社区、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借鉴画像石表现手法的石刻画,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内省智能。在对画像石的表现手法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后来进行研究与创作。在课前准备好的石膏板上,进行图形设计并以此来选择刻凿的表现方法,创作一件仿画像石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最后让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型仿画像石作品,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选配或自制不同风格的画框加以装饰,也可以将作品拓印在纸上再加框装饰。举办一次防画像石作品展。较大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然后用来装饰墙壁或走廊。这样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还要树立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观。评价的导向作用或者说“指挥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学生学完《画像石──质朴古拙的石刻绘画》一课后,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看学生对画像石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了解和掌握的程度,评价结果的最终体现就是学生作品的好坏。其结果是评价的方式被过度窄化,评价的目的被扭曲,评价的结果被简单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重新定位评价。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学习情景下进行。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从而树立起学习信心,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总之,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先进理念,对于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优势智能的发展带动全面素质的完善,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智能发达、人格健全的人,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