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美术  >  美术理论  >

中国画材料语言研究随想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中国画的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的接力棒,是历久弥新的文化遗传基因。中华民族的传统是继承的传统,更是一个不断创造与革新的传统。学习传统,首先要尊重传统,尊重祖先给我们留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学习传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创新,任何创新都是和传统紧紧相连的。否定传统是无源之水,否定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力。中国画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发展、推陈出新。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墨、色。墨成为历代中国画家发挥聪明才智的有力凭借之一。“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凝,色同碎锦”,不仅光华四射,独具美感,而且能兼有众色之妙。《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运墨而五色俱”即现在所说的墨分五色。自从水墨画盛行以来,因为以墨代色,勾线的用笔与渲染墨色的用笔便自然而然地互相渗透,用笔的形态也丰富了:线、点、面,用墨的方法也多了,“渲”“泼”“破”“积”不一而足。笔与墨的相互生发,使得靠单一墨色就可以表现远近、明暗、凹凸、深浅。这些在一般中国画教学里边十分讲究。这个听上去很简单,看上去也很容易,但往往要做上几十年。因为中国画的“浓、淡、干、湿”中几乎包含了中国画的全部技法,要学习很多方法,然后又要把这些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以至“画墨则尽现五色,而着色则浑如用墨”成为画家的追求。学中国画出身的人,从一开始拿毛笔,一笔一墨,皴擦点染都有“法”。中国画讲究的是“有法到无法,无法便至法”,这便是中国画的最高境,也是笔墨发展的轨迹,即笔墨形态要服从于对表现对象的意象特征的刻画,也就是笔墨要用于体现具体形象的形廓、体感、质感、动态、结构、气势、力度、层次、空间等。

  黄宾虹在临画的时候是把笔墨排除在外的,他只要形,从这么多的元素中拿出来一种。他要的是画的这个形,而这个形是他心中的形、心中的“象”。所以,黄宾虹不是泥古、师古的人,他是有他的诉求的。在以前,中国画作品基本上是要把动作落到纸面上,它的动作要求是触、摸。笔墨形态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中国画在绘画艺术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意象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金刚杵、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绵里针、金错刀……各种皴法和描法,实际上这是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笔墨形态审美中长期形成的约定程式,这也是笔墨形态在创作中的一种意象内容。以前的这些程式全都要靠笔墨在纸面上的动作来实现。

  中国画材料包括宣纸、皮纸、绢等,对于水的接纳最敏感也最容易。它很容易就把水接纳进去,甚至包括熟纸。它具有这种品格,得天独厚。首先,宣纸不光接纳水,还可以接纳很多种媒介,油、胶、蜡还有其他一些混合物等,宣纸在开局之初就为艺术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宣纸可以包容所有的材料、技法,甚至它可以包容金属——在古代,箔就大量地运用在宣纸上,西方中世纪的壁画也大量使用金箔,但是,软的一端却无法达到。只有中国画可以从水到金属之间游走,中国画从开局之初就已经有了这一特性,也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当代艺术家就在这两端之间,在这个区域里求发展、求生存。把这个区域的两端拉开,就能形成一片生态,但这片生态还没有生长,需要浇灌、培育、生长——中国画的发展潜力就在这一片空白之中。

  中国画的笔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当代艺术家尝试着发展笔墨的用法,同时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作者创作表达的情感元素,同时使得载体——宣纸的特性有了更大的发展,提高了作者的能动性,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面貌,引发了更多艺术家的思考。中国画在今天的发展,从材料表现方面进行拓展的同时,加以思想方面的补充,我想这既是中国画当代艺术发展的空间,也是我要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圆体字是什么意思? 英语圆体是指英文书法字体的一种,严格的定义的圆体作为国内的叫法指“果园”,即“国产圆体”。 英卖塌文圆体源自于法国的一种书写体,字母的拐角处呈弧形...
美术同盟论坛里纪旺的一篇评论,我觉得满不错. 今年的上海双年展,一种逛超市的感觉很强烈地涌向自己本已烦躁的心情,那种愤怒,自然是不能详尽言说的.但是愤怒归愤怒,对问题的...
如有条件的话,孕妇可以看一些美术作品,去美术馆也是不错的主意。在孕妇理 解和鉴赏的过程中,美的体验同时也传达给了腹中的胎儿。 少儿绘画作品说明怎么写? 根据绘画作品写自己...
推荐阅读
  • 文学艺术的起源是? 2022-05-28
  • 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022-05-30
  • 在中国古代、现当代有哪些画家擅长画鱼 2022-07-09
  • 素描是谁发明的? 2022-06-0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