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好国画?浅谈中国画的图式和韵味
图式最好要有独创性,能体现出与以前不同的时代精神就更好。而它内在的精神韵味,又要经得起推敲。在这方面,中国画与书法在审美上有共通处。一个书家的书法成就如何,关键在于它外在的结体和内在的韵味。书家有自己独特的结体很重要,结体是书法的外形。不过,光有外形还不够,书法还要有内在韵味。而韵味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能修成正果的。如你没有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这样的功力,微妙的韵味就出不来,所以古人有句话,叫“人书俱老”。其实中国画也一样,也讲究外在的图式和内在的韵味这两样东西,它也是“人画俱老”的。
图式,也就是画面形式感。画中国画,有的画家成名比较早,主要就是在图式上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画面形式感打动人,他就成名了。相对来讲,如果年轻人对各方面的知识学养有灵性,你在图式上就可能跟他人不一样,在画上会有一个与人家不一样的形貌。图式主要靠顿悟,但韵味却是要靠渐修的。你要现在的年轻人一下写出像老一辈那样有韵味的书法,显然不可能,因为这韵味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所以,青年画家要成名,肯定先要靠图式制胜。传统很讲究临摹,你如画人物就学陈老莲、任伯年,但学进去以后不容易跳出来,就把自己捆死了。一个画家在图式上没有你自己的独创,是不可能有突破的。
但是作为画家长久的修炼规划来说,你也不能只抓图式,把韵味扔开不管。早年成名靠图式独创,接下来,你就应该在韵味上补课。如果你一直不重视韵味的修炼,那你的作品就不能深化,它内在的精神韵味就出不来,若干年以后你就会觉得自己亏大了。画中国画你若对韵味修炼一直不以为然,只靠图式翻花样,那你到了老年怎么办?一个画家到了60岁、70岁、80岁,按照人生的自然生理规律,到老了大脑思维功能肯定要萎缩,不如年轻人、中年人,这时你要再靠图式翻新,那你肯定力不从心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画家到了老年每况愈下,再也没有图式创新能力,由于写意韵味的修炼不足,他们的画已毫无后劲可言。
但是,如果是一直坚持韵味修炼精进的画家,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像齐白石画虾,从年轻的时候一直画到80、90岁,而他晚年画的虾,那么随意的几笔,他40、50岁画的哪能够比?黄宾虹的画,也是到了80、90岁才更精彩。朱屺瞻甚至到了100多岁,还能画出令人吃惊的画。这就是坚持韵味修炼发挥出来的后劲。如果把中国画家一生的艺术跋涉比作长途马拉松,那么,坚持不懈的韵味修炼,就能支持你跑到终点而不致半途落荒。
图式和韵味,图式要讲究创新,而韵味则要在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模式里修炼。韵味的修炼就如同打井,打井看上去重复劳累,若没有一定的毅力,打到后来就会生厌,觉得太单调乏味,打不下去。艺术功力的修炼,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如果你有毅力,一直坚持“打井”,打到最后,这“井”就可能会出水、冒油,闪光。这里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要看你选的“打井”位置对不对?二是要看你有没有耐性坚持不懈地打下去?
所以,学中国画一定要对图式的变异规律有深入探究,同时,也要不断通过修炼,来提升你画中的韵味。韵味的修炼,其实就是把人下意识的灵性发掘出来,通过千锤百炼而使你的作品出神入化。如果你把中国画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我建议你要理智地思考图式研究和韵味修炼这两个关键的因素,把握好自己在艺术追求上的短期和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