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重塑——卢征远、唐勇双个展
当传统的雕塑模式无法去承载感情的重负,如何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成为探索的关键,在多元媒介与多重价值的当代艺术语境中,雕塑已然成为当下一门独特的开放式学科——“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非雕塑化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解构过程,这是对雕塑边界规则的僭越,其建立在对规则的认可和反对的双重机制的基础上。在此,雕塑的媒介不再由雕塑特定介质界定,而是与文化术语的逻辑关系进行连接,任何媒介都是可取的,从材料本身到最终的作品呈现,艺术家解构与重建的过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艺术系统。
卢征远的作品充满复杂的情感,艺术家将过程性持续其中,观众介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从而营造一种对话的场域空间,实现艺术共享的目的。本次参展作品延续身体媒介介入空间的表达方式,作品与空间融为一体,引导观者直接参与,事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已变得流动不居,作品的亲和力从私人性逐渐转向公共性。在现场,观众不能立刻接受它——但它们却是暗示的、实验的,促进整体感觉的同时,给人带来更深刻地思考——空间只有与时间流动有关系时,才能够被识别,空间与时间、作品与观众人形成一种新的对话表达。“‘现实’并不是存在于眼睛所能看到的物质上,而存在于纯粹精神的素材中。”艺术精神的实体通过历史的回忆得以保存,将过去的知识转化成具有当代生命力的表达,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卢征远《眼里尽是光》
软质纤维、钢、灯光、声控装置
尺寸可变 2021-2022
唐勇一直关注实验雕塑的发展潮流,展览作品从具体的微观经验出发,以全新的叙述方式表达当下,不再强调统一的过程,而是与中心相关的多面体的合成,一切的关系都只具有暂时的效力,原有的秩序被内部的种种对立所撕裂,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颠覆转换。当技术和机器成为生活的决定因素,作为个体,只有通过连续不断地改变形态来保持自身,拒绝让自己被一种生活秩序消化掉,作品、人即关系,以想象为基础的审美动因构成消费社会的基本动因,用艺术的跨界表达来思考和剖析消费社会,体现审美的当代价值。参与是人的知识的目的,从而形成一种技术性的秩序与人生活之间的张力,成为当代人对他自身永恒存在的参与。
唐勇《建造者》
钢管、电线、灯泡、机械互动设备、塑胶人物头像
650x550x1050cm 2021-2022
艺术的创作与展览一直在寻求一种突破,过程行为的介入使得创作充满了偶然与不确定性,这是一个多样与均衡较量的过程。艺术家沿循有限的路径去探寻一条目标未明的道路:在自由与独立的形式中,追求体系上的开放与多元,以想象的参与扩张思考空间,在交往与协商中偏离中心,走向边界,跳出框架,重新构建艺术家、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此界限已然不存在。艺术的功能一方面是在个人生活和整个文化批评中刺激想象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则是对观者疗愈与精神修复的升华,观众的体验感任何知识都无法取代。
“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也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必将在山顶重逢。”在关系的力量中,包容能力大的必须要经受更大的痛苦,承受更重的负担,以维护那些关系,那些关系有望弥合裂痕或重塑网络。在关系重塑的过程中,对周围世界保持开放的姿态,既能接受他人影响又不失去自己的立场和自由,从对方以及双方的关系中创造出自己,通过受其影响的方式来影响周围。“关系重塑”的整个展厅以一种开放的形式,探索用动态的持续过程取代静止的立场,呈现广阔的文化场景,艺术家对个体情绪的自我表达、表达的自我控制与观众对作品情绪的感受融为一体,这是一个双重的实现过程,艺术、空间与观众共享统一场域,将价值和意义归于对当下瞬间感觉的强调。
艺术是历史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过程,保持一种开放的追求,以纯粹的姿态,构造未来。
——杨彪
艺术家
卢征远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巴拿马ASA基金会艺术总监
作品曾于上海国际双年展、第十四届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中心、罗马当代艺术馆、智利普罗维登西亚文化中心、深圳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龙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寺上美术馆、香港巴塞尔当代艺术博览会、葡萄牙里斯本艺术馆、澳大利亚海岸公共雕塑节、上海西岸博览会公共艺术展等展出。
曾在中国台湾台北当代美术馆(MO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泰康空间,中国台北诚品画廊,巴拿马当代美术馆,哥斯达黎加美术馆,雅昌艺术中心,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纽约艺莱画廊,中国香港Angela Li画廊,中国台北采泥艺廊,意大利玛蕊乐画廊等举办个展。
唐勇
1969生于四川省南江县,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副教授,现任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雕塑学会理事,重庆国画院雕塑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个人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当代雕塑教学、研究与创作。特别是对综合媒介、艺术与科技、艺术的大众化生产等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多次组织、介入、参与各种艺术的现场实践与在地创作。同时,十分注重于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社会介入活动以及艺术的推广与研讨,使自己在一个更加广泛的平台和现场中建立起新的思维观、艺术观和价值观,以更开阔的视野与判断去面对当今中国的艺术教育、艺术创造和艺术的社会化生产与大众化服务。
项目介绍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系列双个展计划”项目以艺术家个案研究的方式,展现活跃于当代艺术现场的中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状态与面貌,同时跟进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与理论研究。该项目立足于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展览展示上的既有成果和优势,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前沿问题,促进四川美术学院校内外艺术家们的合作与交流,探索不同学科、媒介和思想上进行碰撞而产生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