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山水艺术
时间:2022-09-23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式特征,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中曾作出极为精确的说明:“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 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这时期现存的山水树石母题,相当符合张彦远的说明。归纳图像与文献资料,可以如下归纳南北朝山水表现的特征:
1、尚奇石,多透空表现,未重视山石质感的描写。2、相对于人物有白描,山水以设色为主。
3、树木表现的杂度高于山水。
4、比例上人大于山。
5、具有表现远方的空间意识,虽然实际画风并不具有说服力。
6、山水为神仙或理想世界,具有强烈的理想性格。这个特征与汉代的仙山表现一脉相承。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特点:
画家借山水寄托其思想和情操,使山水画一出现就显示出与其他画科不同的特点。
这一时期有关山水画的著录、著述较多,但目前还没有见到早期独立的山水作品。遗存中的山水形象,还是作为人物背景和环境而出现的,手法较为古拙。
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若伸臂布指……”
可见,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还处于稚拙阶段,山水画真正地发展应在隋唐之际。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