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爱奥尼亚名词解释
展开全部
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爱奥尼柱式在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第一个爱奥尼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庙,建筑师为罗伊科斯(Rhoikos)。在这里,爱奥尼柱被用来装点最伟大的女神:没有别的更显赫的地方能够让它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展示自己了。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存在长达6个世纪的爱奥尼神庙,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主要是多立克柱式的帕提农神庙也有一些爱奥尼元素,不过雅典卫城内更纯粹的爱奥尼模式现于俄瑞克忒翁神庙。自17世纪以来,这种式样的一个更引人注目的例子可以在罗马的Fortuna Virilis(雄浑的胜利女神)神庙中找到,它首次在德戈德斯(Antoine Desgodetz)的《罗马的古代建筑》(Les édifices antiques de Rome,巴黎1682年)中以蚀刻版画表现其细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起源
文艺复兴一词,源出意大利语rinas-cita,意为再生或复兴。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分期各有不同:在意大利(以佛罗伦萨为主要代表)可分为3期:初始期(14世纪)、早期(15世纪)和盛期(16世纪),14世纪时,新兴资产阶级视中世纪文化为黑暗倒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力图复兴古典文化,遂产生“文艺复兴”一词,作为新文化的美称。这种提法在诗人F.彼特拉克和小说家G.薄伽丘的作品中已经出现,15~16世纪流行。1550年,G.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它标志着欧洲近代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