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哪些古建筑?都有什么历史渊源?
安徽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从古至今,文化气息也很浓厚,孕育出无数的散文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及诗人,老子、庄子就是最杰出的代表。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自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自成一格,被人成为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很多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古城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古建筑就有以下这些:
1.芜湖古城。芜湖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在公园前109年就已设县,在三国鼎立时期孙权芜湖建成城,让“芜湖古城”初具雏形。北宋正和年间(公元1111—1115),芜湖建造了宋城,之后历经元、明、清至民国700余年,虽然历尽了战火和风雨洗涤,但历代皇帝都加与重建和维修,现在还保留着完整的布局,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建筑还保存完好,如全国最古老的城隍庙现今香火依然鼎盛,建于宋代的“县学学宫”还能追寻到当年学子埋头苦读的踪迹,明历年间的难正街成了繁华的步行街。
2.寿县古城墙。位于淮南市的寿县,最初建于宋朝,北宋熙宁年间重建,明清时多次修葺,已有900多年历史。寿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向东晋发起了一系列侵略吞并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前秦的八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寿县,此战还成就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位置的重要就得加固军事设施,古城墙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城市,城墙围绕寿县城设四门,东门称宾阳,南门称南淝,西门称定湖,北门称靖淮,现在,这四门的瓮城也保存完好。
3.徽州古民居建筑群。曾有人说,要想了解明清帝王生活到北京去,要想了解寻常百姓家到徽州来,徽州建筑蕴藏着明清史。像绩溪胡氏宗祠、宝纶阁、竹山书院、许国石坊、唐越牌坊群、潭口民宅、呈坎、西递、宏村、江村等这些地方的民居依山面水、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色彩美,白墙灰瓦,配上屹立千年的马头墙和融石雕、木雕、转雕于一体,既古雅又奢华,彰显着建筑者的匠心独运。马头墙的设计是人们考虑到民居建筑大,不利于防火,就在居宅的墙顶砌出高于屋面的马头墙,起到防火防风作用,这样的设计形成徽派建筑独特的风格、精美如诗。
4.庙宇古塔。庙宇和古塔是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唐朝是达到鼎盛,当时的皇帝李世民就让著名高僧玄奘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万里奔赴天竺学佛法,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是以玄奘取经事迹做为原型的。相比于民居的古雅和精美,庙宇和古塔就是富丽堂皇了。毫州的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六安的南北双塔、安庆振风塔。这些建筑雕梁画栋、色彩斑斓、造型别致、结构新颖,在建筑史上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安徽的这些古建筑不仅实用还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凝聚这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西递、宏村这两个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名胜。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为我们的先辈感到自豪!
第一个是: 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1988年1月13日,许国石坊作为典型明代石坊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许国石坊
二 南谯楼:在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后历代均有维修(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宋、明二代多次重建)。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
南谯楼
三 斗山街,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徽商故里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
四 长庆寺塔:长庆寺塔历代均有修葺。楼阁式,实心方形,高23.1米,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须弥座五层,束腰高66厘米,有间柱、角柱。塔身为砖砌,第一层较高,自下而上迭减。底层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各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角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用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筒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
长庆寺塔为原西干山十寺三十四别院唯一存留的建筑,经过几个朝代的修缮,至今仍保持宋代特征。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融入“太平兴国寺”恢复重建规划范围之内,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长庆寺塔
五 渔梁:渔梁村位于歙县县城东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顷。其形态似鱼。渔梁在唐代即已具雏形,渔梁的名称由坝而来,渔梁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
渔梁坝,是隋朝一位官员汪华所建,选用的花岗岩,徽式风格榫头,将块块巨石牢牢“锁”住。水坝分左、中、右三个水门,左边长年流水,中、右水门既防涝又防旱。
渔梁
六 棠樾石牌坊群: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石牌坊群
七 老屋阁及绿绕亭:安徽明清建筑,首推徽州民居。有人说,要了解明清帝王生活,到北京去;要了解明清寻常百姓生活,到徽州来。甚至有人说,不谈徽州建筑,就不能真懂明史。本书中,徽州明清建筑占有相当的篇幅。绩溪胡氏宗词、宝纶阁、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潜口民宅、呈坎、西递、宏村等,可以算是“徽州建筑三绝”——祠堂、牌坊、宅第的精华荟萃。我们还力图从多角度展示徽州建筑文化,如徽商漕运口岸渔梁,古商业街屯溪老街,歙县斗山。
老屋阁及绿绕亭
八:潜口民宅: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198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并列入全国文物保护计划。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于歙县境内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明清建筑民居群别于1990年和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潜口民宅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
潜口民宅
九:宝纶阁:宝纶阁为罗东舒祠后寝。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
明万历间(1573--1620),呈坎人罗应鹤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职,因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罗氏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赐珍品,特修此阁,取名宝纶。
宝纶阁,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间(约1542年),后殿几成,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扩建。
宝纶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