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布币值钱么。大概多少钱
时间:2023-01-0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布币的产生与中国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布币的外形据说是以农具为基础。最早产生的空首布,形状像挖土的小铲子,首部是空的,可以装把手。肩部则分为耸肩和平肩两种空首布个头较大,且不是平面,不易携带;后来空首就演化成了平首,钱体也小了,即出现了桥足布和尖足布。桥足布可能是由平肩空首布演化来的,两足间像拱桥,布文常有个“釿”字,又叫釿布。釿也是一种农具,后来成了钱币单位。桥足布有“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种。
三孔布的成交记录
战国时期三孔布:350万
战国·赵 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500万
三孔布编号:520万
三孔布编号:389万
汉代三孔布币:1200万
一般来说,三孔布币面纪地名,据学者研究,“下邲阳”在今河北省宁晋县东北;币背纪重量“两”或“朱”,间纪数字,分为两种币值,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半两),而目前发现以小型居多,大型三孔布存世较少
由于三孔币的形制和圆首圆肩圆足布相似,但在首部及两足穿孔,故习称为三孔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也有公元前4世纪、3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自清中期始入谱录后,无论残、全均被视为珍品,但藏品大多流散海外。目前所知收藏三孔布最富者为日本银行,国内除少数公立博物馆外,私人收藏寥寥无几。
布币中还有一种,形同圆足布,只是布首及两足多了一孔,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孔布。三孔布有大、小两种。面文为地名,目前已发现37种;背文有记重(大型背文“两”,小型背文“十二朱”)和记数文字。其中,以朱、两计重,与当时中原货币以“釿”、“寽”计重方式不同,这也是三孔布极富神秘色彩的地方之一。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