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罐值钱吗?
如果是完整的话值钱 所以古代的陶罐要比现代的金银值钱值钱 一般金银就算很长时间也能保存下来而陶罐不易保存 如果是古代官人的陶罐呢就更值钱了
汉朝,特别是西汉时期黄金价格大概多少?西汉最兴盛时期一年赋税能换多少黄金?
汉朝货币沿袭秦制,黄金与铜币共为法定货币,其中黄金为“上币”,铜币为“下币”,西汉在经过“文景之治”后,在兴盛的汉武时期,为遏制私铸铜币,历经了6次货币改革,确立了铜币“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铜币一直沿用至隋朝。但当时并没有黄金和铜币的互换标准。因为在汉代,铜币经过国家规定,具有固定的重量与形状,在进行交换时是以计数(枚)为单位的,而黄金则是称量货币,两者在兑换上存在浮动,这就好比现在的黄金与纸币.....西汉的黄金货币是称量货币。所谓称量的本意就是货币没有固定的法定重量,与金属铸币的铜钱有着很大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法定重量,就不易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如要交换,必须先要算出黄金的重量。这种价值尺度,不如铜钱来得明确。其次是黄金货币与铜钱之间没有法定的比价,铜钱是西汉货币制度的主体,因而黄金的自身价格因时因地时有高下,是一种不稳定的价值尺度。物价的计算、赋税的征敛、财产的统计、国家财政的库藏,如果用一种不确定的价值尺度去衡量,显然是行不通的。处于称量货币阶段的黄金货币,其价值尺度所具有的局限性,在货币流通中不得不让位于价值尺度比较明确的铜钱。其次,任何一种商品,都可以具有真与伪的问题。作为称量货币的黄金,在西汉以后不作为货币时,也同样存在着真与伪的问题。从西汉货币制度中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来看,铜钱占主导地位。
至于一年赋税几何黄金.....赋税包含人头税(算赋和口赋),田赋,劳役(更赋),其中:汉高祖四年始为算赋,“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算”,贾人及奴婢加倍,出二算;口钱则是未成丁的人口税。武帝时期“民三岁以至十四岁,出口钱人二十三。”简言之,家中有年满15未及56的男子要交120钱,3~14岁的交23钱;至于田赋,秦田律规定“顷入刍三石,二石”,即每顷土地应向国家缴纳饲草三石,禾秆二石。因汉朝采取“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政策,从汉高祖的“十五税一”到汉文帝的“三十税一”(即收取收成的三十分之一),这个政策基本在汉朝延续下来;至于更赋,“民二十而任徭役,至五十五而免”,不去服役可出钱是也,这个需一个月出钱二千;整个一年赋税有多少,要得出这个数据太模糊,不过你可以参照上述赋税金额,乘以人头(大体汉朝是以人口为赋税依据的),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公元2年的西汉,全国人口有5959万人。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有纳税...SO 一年赋税几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附:汉代1石=27市斤粟;据《汉书》记载,当时的米价,每石20文至80文钱不等,又1石=27市斤粟,那么平均下来一文钱大概能买半斤米。按现在的米价,若折合成人民币,大约2文钱可换1元人民币。
楼主的问题让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