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砚台值钱吗
砚台的品味,最重要的产地材质,其次是落款,最后是完整度和年代。
这个家传是不是明代的端砚,市场价格多少。重量2.35公斤
您的问题,这样的砚台品种,真品是“明代的砚台品种风格”;真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左右;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我想知道这是方什么砚 什么年代 什么价格? 求高手指点
您的这一块砚台,是典型的现代的仿古工艺品;国内艺术品市场上比较常见,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元左右;市场上常见不法商人,拿着这样的,冒充老的砚台珍品,高价销售,千万要注意!
《瓷质博茕器的小蕴深》日志
《瓷质博茕器的小蕴深》日志 这两颗造型酷似骰子的十四面体德化窑瓷器玩物,式样十分精致。经笔者翻阅古籍查证,这种物件叫“博茕”,是玩六博游戏的用具。《说文・凡部》:“茕,回疾也。”“茕”,初用木制,故又作“K”,后易木为玉,因而又作“琼”或“玖”。茕,相当于后世所用的骰子,掷之则回转。据考古资料记载,已知最早的茕是秦代,即秦始皇陵发现的那件十四面体的石质茕,汉代的茕则皆是十八面体。
“博戏”是中国古代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方式。中国古代最为重要、最有影响的博戏形式就是掷骰子。骰子,又名投子、色子等等,是中国博戏中六博之一。骰子发端于春秋时代,源于当时的大博、小博,成熟于晋、唐之间,自宋代之后,广泛地运用于多种游戏,花样叠出,愈变愈巧。
如图所示的明末德化瓷十四面体博茕,高2厘米,瓷质细腻致密,十四个面全部上釉,色泽洁白莹润,此器呈十四面圆球形,其中六面依次有一至六的点数,其余八面刻有“生、旦、帖、丑”和“过、末、外、正”等文字,文字书写流畅,颇有大家之风。且不说这颗博茕的用途,单单十四面全部上釉,需支垫烧制,其烧成难度可想而知。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崇尚“古雅”的生活态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化窑发挥自然资源与生产技术的优势,大量烧制器用文玩,供应社会的普遍需求,甚至大量仿古器物(尤其是古铜器),用以满足贵族士大夫争奇斗趣铺陈风雅的需要。这两颗德化瓷十四面博茕,应是当时崇尚“古雅”而仿秦汉博茕的器用文玩品。
至于这两颗博茕的功用,应属行酒令博茕,其上的“生、旦、帖、丑”和“过、末、外、正”如何玩法,可能类似于今天的“官、兵、捉、贼”。行酒令博茕(骰子)为古代饮酒时娱乐使用,其间的文字则为说明游戏的规则。
从故宫藏品看瓷质文房用具
瓷质文房用具在我国的烧造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目前传世的瓷质文房用具来看,砚、砚滴、笔筒、笔架、笔管、笔洗、笔掭、印盒、臂搁、镇纸等相继出现。从时代发展来看,早在三国魏、西晋、东晋、南朝时期文具已经陆续出现,考古资料表明,魏正始二年(241年)南京石门坎墓、江苏句容西晋元康四年(294年)墓中出土有青釉三熊足砚,江苏镇江西晋元康五年(295年)墓、南京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墓出土有青釉三足砚,江苏金坛吴永安三年(260年)墓、南京光华门外赵士冈吴凤凰二年(273年)墓以及江西波阳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墓出土有青釉蛙形砚滴,南京中华门外郭家山西晋元康三年(293年)墓出土有青釉印纹水丞。早期的瓷制文具主要以青瓷为主,种类主要见有砚、砚滴、蛙式水丞。
从窑址调查来看,浙江德清窑最早开始烧制瓷砚。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社会发展,文化空间繁荣,北方瓷业迅速发展,定窑、巩县窑、南方越窑、长沙窑、邛窑、梅县窑都烧制文具,以砚、水丞较为常见。砚的造型较早期丰富,有多足砚、风字砚等。窑址调查也显示不少瓷窑烧制文具。已发现安阳窑、湘阴窑、丰城窑、长沙窑、邛崃窑、灌县窑等烧制瓷砚。宋代瓷业进一步发展,名窑众多,文具的烧造更为普遍。水丞、洗的烧造量增多,很多瓷窑都有烧制。定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景德镇窑都有烧造,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窑址调查也发现宁波窑、遂溪等窑烧制瓷砚。元代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都烧制文具。砚滴造型生动,有船形、童子骑牛、鱼形等式。文具的发达时期为明、清两代,尤以清代最为突出。明清时文具品类增加,品种繁多。造型也更加程式化而又多样。常见笔洗、笔架、笔筒、笔管、笔掭、砚、砚滴、印盒、水丞、水盂、臂搁、镇纸等。为方便叙述,本文主要按器型略作介绍。
砚
从纪年墓出土的瓷砚来看,三国、西晋、东晋三足砚比较流行,砚的三足有兽蹄形足及三足,以兽形足比较多见。东晋开始出现四足砚。南朝时期虽然还有一些三足砚,但造型与早期的不一样,足有的细而尖。而多足砚出现较多。隋唐时期继承南朝多足砚的,有白釉、青釉砚,足比北朝时期更多,有的达28个足。砚面突起,四周围以深凹的水槽,即文献所载的辟雍砚。辟雍砚是瓷砚发展的`最后阶段,此后,石砚兴起,瓷砚渐退出历史舞台。砚足的形式有的继承北朝的圆珠形足,有的为兽形蹄足。也有圈足砚,北方、南方瓷窑都有烧制。唐代晚期还流行在圈足上饰以镂空装饰,越窑、梅县窑即在高圈足上饰有花形或圆形镂孔。除圆形砚以外,还有风字砚。宋代开始瓷砚数量减少,明清时期还有少量制作,以圆形、长方形为常见。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砚来看,从晋唐以至明清时期的都有。早期砚主要以越窑系产品为主,西晋青釉砚,里心坦平,有六个支烧痕,三兽足;唐白釉多足砚,一种造型为圆形,砚面突起,边沿有存水的凹槽,蹄形足18个,足下有支撑的环。另一种为圈足,28个蹄形足贴附于圈足上,没有实用意义,而只作为装饰。唐越窑青釉砚,高圈足外撇,足上有花式镂孔装饰。唐青黄釉五联水丞砚,5个水丞相连,中心为平坦的砚面,边有水槽。唐邛窑青釉砚,五人物足,足下有环。唐琉璃厂窑青釉风字砚,一边圆形,另一边方形,圆形部分着地,方形部分翘起,下有两足;宋代有白釉“官”字款莲瓣纹砚;明代有天启年款的青花勾莲纹砚、万历锦地开光人物纹圆砚,一侧有花形水槽;清代有雍正“戊申小阳月制”哥釉叶式砚、雍正青花砚、道光“李裕成作”款雕瓷凸花长方带盒砚等。
砚滴
最早见于西晋时期,青釉蛙形砚滴比较流行。同期还有龟形、熊形、兔形等。《饮流斋说瓷》有“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由来久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清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不名曰盂”。故宫藏品中有晋龟形砚滴、元代龙泉窑青釉船形砚滴。
水丞
水丞是文具当中常见的一种器形,亦称水盂,用于盛水。器形一般小巧,最早见于西晋时期青釉蛙式水盂,此后唐宋以至明清时期各地瓷窑都有烧造,以清代景德镇窑烧造数量最多,品种丰富。
在故宫藏品中,西晋的有青釉印纹水丞,唐代的有越窑青釉或白釉四足水丞、青釉五联水丞、窑青釉水丞、邛窑褐绿彩水丞,宋代的有官窑青釉水丞。明代的有嘉靖青花双凤纹水丞、绿彩龙纹水丞、万历五彩云龙纹水丞。
到清代,瓷水丞的制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康熙时期常见青花、黄地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加彩、粉彩、五彩、三彩、红彩、青釉、郎窑红、郎窑绿、白釉、仿定窑白釉、哥釉、绿釉、紫釉等品种的水丞。
雍正时期的品种有青花、蓝地青花、粉彩、五彩、仿官釉、仿哥釉、黄哥釉、粉青釉、炉钧釉、冬青釉、白釉、孔雀绿釉、茶叶末釉、仿宣红、祭红等等。
乾隆时期有水丞纹饰丰富,青花器常见三果、朵花、荷莲、花鸟、花卉、云头、螭纹等纹饰。品种有青花胭脂红地粉彩、黄地蓝料彩、五彩、仿宋白釉、仿官窑、仿哥釉、粉青、霁红、祭红、炉钧釉、石釉、天蓝釉、铁锈花釉、茶叶末釉、鳝鱼青釉、米黄釉、孔雀绿釉、豆青釉等。造型多样,有圆形、方形、蛋形、一粒珠形等,还有动物造型的如兽形、蟹形、蟾形等。
乾隆以后,水丞的烧造无论从数量还是品种上都有所减少,嘉庆时期主要以青花、浆胎青花、红彩、祭红、青釉较多,道光时期有青花、祭红釉、窑变、冬青釉、仿官釉、哥釉、白釉、黄釉、鳝鱼青釉等,样式有球式、扁腹式、上小下丰式等。同光以后,水丞和釉色和品种创新不多。除景德镇以外,宜兴窑、广窑也烧制水丞。
笔掭
瓷制笔掭乾隆时期多有制作,乾隆一朝,瓷制类的文房用具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
印盒
瓷制印盒历朝都有制作,乾隆时期印盒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类印盒丰富,数量品种较多的是清三代,康熙时期的有豇豆红、青花、五彩、郎窑红、青花釉里红、浆胎白釉等品种,雍正时期的青花、斗彩类的印盒多见,乾隆时期有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洒蓝、粉彩、哥釉、白釉、斗彩、三彩、青釉、仿石釉等品种,嘉庆时期主要以青花最多。此外还有宜兴窑竹节式“彭年制”印盒等。
臂搁
臂搁用于写字时搁放手臂,形状似半剖的竹筒形。宋代官窑烧制天青釉臂搁。清代前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墨彩、粉彩、釉里红等品种臂搁。故宫藏有光绪粉彩折枝桃双燕书卷式臂搁。
镇纸
明清两代流行的文具,用于镇压纸张,器底平整,四面多作矮山状。
笔洗
笔洗在宋代最为流行,汝、官、哥、定、钧、耀州、龙泉、景德镇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造型更加丰富,仅雍正时期就有桃、灵芝、葫芦、荷叶、海棠、梅花等数十种之多。故宫收藏的笔洗自晋直至明清时期的都有。如晋青釉洗、唐三彩荔枝花纹洗、宋汝窑、哥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各式洗、元龙泉窑各式洗、明宣德青花、红釉菱花式洗、正德青花卷叶纹洗、三彩洗、明仿官船式洗、嘉靖青花龙凤纹洗、万历仿宣德青花鱼藻纹洗等。
清康熙时期的品种有青花、三彩、孔雀绿釉、冬青釉、茄皮紫釉、仿哥釉等;雍正朝有青花、斗彩、白釉、仿石釉、祭红、仿官窑、仿哥釉、霁蓝釉、天蓝釉、仿龙泉釉、鳝鱼青釉等;乾隆期常见青花、哥釉青花、粉彩、白釉、仿汝窑、仿官、仿哥、哥釉、米黄哥釉、青釉、粉青釉、冬青釉、窑变釉、松石绿釉、黄釉、珊瑚红釉、茶叶末釉、釉里红等;嘉庆时有青花、黄地粉彩、绿地粉彩、霁蓝、霁蓝、哥釉、茶叶末釉等,道光时期的有青花、哥釉、仿官、冬青釉粉彩、白釉、红地描金、红绿彩等。除景德镇外,福建建窑、广东广窑、江苏宜兴窑等生产了不少笔洗品种。
笔筒
晋代时已有笔筒,以浙江越窑产品为常见。器形为直筒形,平底。明清两代流行。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江苏宜兴窑、广东石湾窑等都有制作,尤以景德镇窑产品最多,品种最丰富,是文具中数量最多的器形。故宫藏有历代笔筒,以明末至清朝作品最为丰富。明末崇祯时期青花笔筒对清代初期有较大影响,笔筒造型主要有直筒形与束腰形,尺寸较大,以人物纹较多,故宫藏有崇祯青花人物纹、人鹿纹、异兽纹、花鸟纹的笔筒。
清顺治的笔筒主要以青花为主,到康熙时期,笔筒大量烧造,品种多,造型丰富。从釉色品种上看,青花占主流,其他的有哥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洒蓝五彩、洒蓝描金、黑釉描金、豆青釉、冬青釉、五彩、斗彩、三彩、祭红釉、红彩加金、茄皮紫釉、白釉、孔雀绿釉等。纹饰有人物纹、博古图、龙凤纹、花鸟纹、诗文、山水纹、松竹梅纹、莲池纹、百寿纹等,其中以山水、人物、诗文、花鸟纹、松竹梅纹较多见。
雍正时期的笔筒相对于康熙、乾隆时期品种、数量较少,品种有青花、青花加紫、釉里红、粉彩、墨彩、墨彩加粉彩、木纹釉、木纹釉墨彩、木纹釉粉彩、茶叶末釉、霁蓝釉等等。纹饰有人物纹、花鸟纹、诗文、松鹿纹、狮球纹、山水纹、松鹤纹等。
乾隆时期笔筒的品种有青花、青花描金、蓝地青花、青花镂空、青花粉彩、粉彩雕瓷、粉彩加金、绿地开光粉彩、蓝地开光粉彩、蓝地粉彩、酱釉粉彩、豆青粉彩、石釉、窑变釉、炉钧釉、白釉、天蓝釉、绿地压道粉彩、粉青釉、青釉加紫、冬青釉加紫、黄釉、茄皮紫釉、孔雀绿釉、红彩、斗彩、墨彩等;纹饰有人物纹、山水纹、花鸟纹、诗文等;乾隆时期笔筒的造型在清一代是最为丰富的,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海棠式、树根式、干支转字式、镂空式、斜方式、仿竹雕式等等式样。
嘉庆时期的笔筒釉彩品有粉彩、木纹釉、红地描金等品种,道光时期有釉里红、粉彩、斗彩、哥釉、黄釉等品种,同治、光绪时有青花、粉彩、祭红釉、黄釉等。还有宜兴窑山水方形笔筒。嘉庆以后的笔筒式样也见有书卷式、海棠式树根式、雕瓷、竹节刻花、刻瓷等。
笔管
瓷制笔管主要流行于明清两代,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比较多见,有青花、五彩等品种。台北故宫藏有万历时期的笔管多种,故宫藏有嘉庆时期松石绿釉粉彩云蝠纹笔管等。
笔架
明清时期流行,多作五峰山形。有青花、釉里红、红釉、蓝釉、哥釉等品种。故宫所藏的笔架有正德时期青花阿拉伯文笔架、嘉靖时期红釉鹅形笔架、万历时期青花龙纹笔架、万历青花五彩五龙山形笔架、明哥釉笔山、康熙孔雀绿釉山形笔架、哥釉山形笔架、雍正哥釉山形笔架、雍正仿官五峰笔山、乾隆哥釉笔山、树根式笔山、青花描金开光粉彩墨床式笔架、鱼子纹黄哥釉笔山、道光哥釉五峰笔山、树根式笔架式三孔水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