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砚是哪四种砚?
中国四大名砚:
甘肃洮州的洮河砚、
广东肇庆市的端砚、
安徽歙县的歙砚、
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
一直以来,我国的四大名砚都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和山西新绛的澄泥砚(也称黄河澄泥砚);
第二种说法是端砚,洮砚,歙砚和山东青州的红丝石砚。每种说法都有支持者。
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起源、特色?
伴随毛笔的诞生,砚应运而生。虢都澄泥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产生于西汉初期,原产地在虢州,明清以后归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汉末年制作技艺日臻成熟;民国末年,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黄河民间艺术研究所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大量考古调查研究,在原澄泥砚手工作坊的遗址上,重新建立起虢都澄泥砚的手工生产基地,恢复了烧制工艺,使这一国宝重现于世。
澄泥砚因为特殊的窑变工艺而色彩斑斓。优质黄河澄泥砚飘逸清香,宁心怡神。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砚谱》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清代乾隆皇帝赞其“抚如石,呵生津”,并视其为国宝。据《陕州志》记载:“澄泥砚,唐宋皆贡品,泽如美玉,击若钟声,坚而不燥,抚之如童肤,贮墨不耗,积墨不腐”。
民国初期,澄泥砚作为陕州的代表作品,曾在1914年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从而享有了国际声誉。2003年,三门峡市黄河民间艺术研究所的虢都澄泥砚,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中日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中荣获特别奖,并作为“国礼”馈赠中外佳宾。
中华名砚——虢都澄泥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品,同时也是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涛涛黄河水,悠悠慈母情,黄河,作为祖国母亲的摇篮,养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培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灵宝市虢州石砚的制作技艺、特点、来历?
虢石,又名紫陶石,产于河南省卢氏县北部及灵宝县南部。该石质地细腻,柔滑如肤,润泽似玉,色彩斑斓,呈紫褐色、朱红色或浅白色,上有白色或浅黄色图案,反差大,构图简捷,清晰生动,有的含古生代的藻类化石,形成花草纹,极富情趣。上品有玫瑰紫、妃红、翠绿、鹅黄、三彩等,色彩自然。
虢石可用于制作砚台及石雕工艺品。
虢石石质细腻柔软,雕琢容易,加工成的石砚细润如玉,手感极佳。早在宋代,虢州石砚就已声名鹊起。由于石中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成砚后呈现出各种色彩。其含铁元素多的为紫红色,含铜、铅元素多的呈灰绿色。虢州石砚中,以虢石鱼子砚最为珍贵,此石属火山水成岩,石质光滑细润,或黄或青的石中布满黑色鱼卵圆斑,颇具观赏价值。
虢石因产于虢州而得名。历史上的虢州包括如今的灵宝、卢氏全境,虢国都城即现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虢石产于虢州高山古云之中,石质软而无声,柔滑如肤,润泽如玉,石色斑斓,自唐始以屏名世。
宋·杜绾《云林石谱》虢石:“虢州朱阳县,石产土中,或在高山。
其质甚软,无声。一种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圆月,或如龟蟾吐云气之状,两两相对。土人就石段揭取,用药点化,镌治而成。间有天生如圆月形者极少。昔欧阳永叔赋《月石屏诗》,特为奇异。又有一种色黄白,中有石纹如山峰,罗列远近,涧壑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镌削,度其巧辄乃成物像,以手拢之,石面高低,多作研屏置几案间,全如图画。
询之土人,石因积水浸渍,遂多斑斓。”注:虢州朱阳县,现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朱阳镇。
宋·米芾《砚史》:“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
清光绪二年《灵宝县志》载:“朱阳镇出虢石,自生花草,可为屏风、为砚。
销声匿迹达百年之久的虢州石在灵宝市被发现。它因历代文人墨客用以制作高档石砚,用做高雅之屏风,倍受当时上流社会之追崇。由于不为人知的原因,一直以来藏在深山之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奇石的爱好和追崇,经过大家多方考证和实地考察,终识庐山真面目。
虢州石石质细腻,柔滑如肤,润泽如玉,色彩斑斓,石色有紫色、红色、豆青色、绛红色、乳白色、姜黄色、浅绿色等,其上镶嵌有白色、浅绿色的圆形斑块或各种奇异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