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邮票价格?
我在集上看见一卖收藏品的摊上,发现有80张旧邮票,出于好奇,就花20元给买下来了,也不管它是真假,图的就一玩,开心就好!
品相,是集邮者入行之后必须要学习与知道的第一个收藏专业术语。它一般都是针对于纸质的收藏品,用来表示它们的完好程度,并直接与它们的具体价值相关联。
邮票除了通常纸质收藏品所的“整体无破损”、“纸面洁净无污迹”、“纸质无泛黄陈旧”、“印刷完整无变色”这些共性要求之外,还具有邮票自身独有的几个关键评测点:
1,揭薄:一是邮票在使用过程中,会粘贴到信封上,而如何把信封上的邮票取下来是很有讲究的。除了直接收集实寄封的人以外,大多正规收藏者是通过水泡再晾干的方法。而难免有人是用暴力直接从信封下撕下来,最坏者会直接撕破,更多的是把邮票背面某些地方撕薄了,这种邮票被称为“揭薄”,是邮票品相中较差的一类;
(上面两张在暴力撕揭下出现了较重的破损与揭薄现象。下面一张稍好,如果通过水浸泡的方法,可能可以保证邮票的基本品相)
2,背胶:邮票为了便于使用,印刷厂出厂前会对邮票背后刷有背胶。对于新票而言,背胶是完整邮票的重要部分之一,缺胶的新票会严重影响品相。过去有老集邮者在没有护邮袋时会用胶水纸在邮集上固定新邮票,之后会在邮票背面留下痕迹,这相对于没有痕迹的新邮票而言,也是品相有影响的;背胶受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保存环境潮湿,从而导致背胶发霉、甚至生出霉点。原则上,一旦发现,为避免霉点伤及纸质,两害相权,不如干脆洗掉背胶。当然,对于信销票而言,背胶就没有必要了;也有一些早期邮票本身就没有背胶;
3,齿孔:这也是邮票独有的特性,为了便于邮票从整版上撕开应用,邮票之间都会打有齿孔。尤其是邮局工作人员,不会耐心先沿齿孔进行折叠,而是直接用力撕开。有的时候,就会出现某一边或某一枚邮票的边齿被撕破甚至是缺失的现象。外力原因导致齿孔不完整的邮票也属于品相较差的一类;
(明显的左上角断齿邮票,品相严重被影响)
再有些细节,有的邮票因为保存时多受强光照射,导致纸面变质、色彩褪色的;有的邮票由于集邮者不注意,直接用手指取拿,在票面或票背留下了指纹手印;还有的邮票虽然使用镊子夹取,但却夹子用力过大,在票面夹出了印痕;
对于信销票,其实也也一定的品相要求。1,有些信件是机盖邮戳,而有时戳墨过浓会污染到邮票;2,盖在邮票上的邮戳不能太浓、太大甚至盖住了主要画面,最好是小于1/4圆盖住一角(有特殊意义的邮戳除外);3,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有人会拿一些非邮政功能的纪念戳(实际是无效的纪念章)加盖在邮票上,其效果等同于墨渍污染邮票;
那么再来看邮票价格,决定一枚邮票价格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但最根本的核心元素大约也就是“物以稀为贵”。存世量稀少,这是珍邮必备的要素。而且一旦少到一定程度,其它的要素都几乎不重要了。比如号称世界第一珍邮的英属圭亚那的洋红帆船票,票面都被剪掉了四个角,属于品相最差的一类,但因全球仅此一枚,丝毫不影响它的头号珍邮地位;
此外,不能忘记,作为邮票,它必须要遵循一个底线原则,就是符合邮政用途。如果国家有意控制发行出量非常少的邮票,或者把大部分存量强行销毁来制造出紧俏以提升价格可不可以?答案是效果不大。如果就是为了集邮以及投机的目的,有意制造供销矛盾,那么这类邮票会被万国邮联宣布为有害邮品,不仅不会被正规的邮票目录收录,也会被拒绝参加各类邮展,万一混进去会被扣分。从而成为正规集邮者抵制的对象,只会被少数投机者用来炒作。历史上曾有过西方懂集邮的人在掌握某些落后国家邮政时,就会有意“制造”出一些变体票,而这些邮票一旦具有这个人的背景的话,往往会价值大减。中国近些年为了集邮创收目的还发行了一些所谓的“集邮协会会员特供邮票”,就会因为数量稀少,而被邮商炒作出很高的价格,但实际已经是处于“有害邮品”边缘,其实际收藏价值相当低。再举个例子,在历史上,的确是由于当时的政策、形势,对一些刚发行或未发行的邮票紧急回收后销毁,而少量流出来的邮票就会因此成为珍罕邮票,价值很高。原因是当年的回收与销毁都符合邮政用途与规律。如果现在就是想“制造存量少”的目的,对印好的邮票直接销毁后保留少量投放集邮市场,这种是标准的“作弊”行为,就是有害邮品。
不谈珍罕邮票,对于正常发行的邮票,它的价值大约会有以下几点因素关联:最初的发行量、使用之后的存世量、发行时间的久远、邮票本身题材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是处于某种关键位置(例如系列邮票第一套、首枚等等)。
当然,这些因素并不一定都起作用,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具体要知道价格,还必须通过邮票市场的行情跟踪来检验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