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物价会恢复到原来的价格吗?
疫情恢复后笔者相信物价会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疫情期间物价涨了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产供应不足,一个是疫情导致的运输不畅。
1、2020年1月份的CPI高达5.4%,却另有乾坤
统计局发布了1月份的CPI数据,高达5.4%,这个都多少年没这么高了,2月份也快结束了,估计数据比1月份还高,但是这么高CPI是有原因的。一个是CPI当中的食品的比重非常高,而食品中的禽肉比重很高,禽肉中的猪肉很高,换言之,CPI高企猪要占主要的责任。
猪肉的价格去年一直上涨,原因还是环保导致养殖减少再叠加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养殖骤减,供不应求,去年经过一些列的调整,不断的出台各种激励措施,降低环保的门槛,数量正在上来,只是从母猪到生猪有一个周期,到今年底原本是可以达到往日的产量,在疫情的作用下,这个时间点又得延迟了。
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带动其他禽肉价格的上涨,这个是带动整个CPI走高的一个原因。
2、疫情导致各种成本增加
疫情期间和以往的不同就是一方面外出工作的风险加大了,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各地的交通有一定的管制,而对于现代的商品流通来看,一个城市的各种物资供应都是来自于全国的不同地方的供应,这种管制也会带来运输的不畅,成本的上升,产地的物资未必能够全都输送到销地,一方面是一个地方紧缺,另一方面可能是产地的滞销。
在疫情结束后,交通管制解除,各种物流运输正常了,产地的商品可以正常到达各地,更重要的是生产活动恢复了,供应就会上来对疫情期间的上涨会是平抑作用,当然也有一些商品的价格无法在短时间内降下来 ,这个就关系到一个生产周期 ,这个主要猪肉这一块,猪肉要大量的增加,从小猪、到母猪、到小猪、到可以出栏的成年猪,这个周期要20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猪肉的价格还得在高位维持一年。
剩余的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疫情结束后都会逐步的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口罩等防疫的物资,原本是以为疫情后会降,不过现在全球有在扩大的趋势,全球的需求都会上来,而中国是主要的产地。所以,这些产品的价格还得持续一会儿,等待全球的结束。
和尚看法:疫情过后,价格会稳中回落,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用担心后期生活商品出现较大短缺。
话题中“恢复到原来”,依表述的逻辑应当是指疫情发生前的月份,也就是指环比。
先一起来看看1月份CPI变化情况:
近一年来,CPI值同比呈持续上涨趋势,春节正好是1月下旬开始,1月CPI值同比涨5.4%,较2019年12月4.5跳涨0.9个百分点。
同时,CPI环比走势较同比走势要缓和,基本呈震荡走势。2020年1月,CPI环比也出现了跳涨1.4个百分点。
一月CPI环比出现跳涨,主要是受春节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因素影响。从上涨的结构因素分析:食品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9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
国际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迅速,春节以来基本处在防控隔离状态,经济社会活动受限,人流量被锁,各行业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服务业相对较严重。封村、封路、封小区的情况较普遍,基于持续了一个月时间,现在农村和城市的交通相对好很多了(湖北除外)。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影响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主要项目,都陷入不通畅、或供应不上、或劳动用工受限,疫情期间食品价格仍然会处在高位或上涨的可能。
据商务部称,目前全国粮油肉蛋奶储备充足;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供应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7%;生猪生产也在稳步恢复,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
可以看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封村、封路、封小区解冻,社会经济生活正在恢复,食品供应会变得通畅和充足,劳动用工活跃,春耕也趋向正常了。
同时叠加金融、财税多方面扶持政策的落实,减税降费、复工复产、畅通物流,促进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保障,天气也回暖,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增加,价格就会稳中回落。
战胜疫情,坚定信心,一切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