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炳森书法家简介?
一、堂炳森书法家简介?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
二、杨文森的简介:
1984年 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书画展 二等奖
1999年 山东黄河 “庆国庆迎澳门回归”书法绘画摄影展 二等奖
2001年 “牡丹杯”全国著名书画家精品大展赛 一等奖 并被授予“著名书画家称号”
2002年 国画作品荣获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白鹭洲杯” 国画大展赛优秀奖 并被世界文化遗产-青城-白鹭洲杯组委会收藏
2004年 应中国丁玲研究会邀请为纪念丁玲诞辰100周年绘制书画作品并收藏
2004年 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年展获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05年中国“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书画艺术精品展作品《郑板桥》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被中国“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组委会收藏(中国美协主办)
2006年 纪念“山东治理黄河60周年“书画艺术展 分获一 二等奖
2007年 在河南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军区政治部 举办的庆祝“建军八十周年”书画展中 获一等奖
2007年 作品获“走进新农村”全国诗书画作品巡回展一等奖
2007年 国画作品《郑板桥》入选 《当代美术名家作品集》(中国美协主办)
2007年 被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特聘为 客座教授
2007年 被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特聘为 客座教授
2007年 作品《红色种子》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7年 作品《郑板桥》被中央纪检委收藏
2008年 应中国国际精典画院邀请参加全国选派八位著名画家赴马来西亚交流访问举办画展
2008年 山东卫视专题采访《人物画家―杨文森》
2008年 应中国国际精典画院邀请参加在北京报国寺举办的当代著名画家“十人展”
2008年参加中国画年展作品<<聚贤图>>获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10年 应邀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办书画学术交流展
2010年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收藏画家杨文森国画作品――<<难得糊涂>>
2012年 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一槌定音》节目特邀嘉宾
2013年 杨文森在参加由中国神州书画报举办的中国第一届国画精英班评选中位列全国前十,获得为期四个月的免费高端进修资格,得到了霍春阳、苗再新、梅默生、卢禹舜等多位国画届权威大师的精心指导
三、南京书法家端木仲森书法多少钱一平尺
如果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四、中国的书法名家?他们的书法有何风格?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秦:李斯---秦石刻, ,胡毋敬,程邈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语摘
欧阳询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 《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妒槎稀分兴担骸把颂寰∧埽柿ο站逵染砂坠诰诠湃耍塘哒蕉分螅莆砬岢柚疲缧准ぃ倬偃羯瘛U嫘兄喑鲇诖罅睿鸪梢惶澹蝗粑淇饷缟裱嫌谥撬笊延谟菔滥稀F洳菔榈戳魍ǎ又酰晌痪涮ィ槐芪O眨擞谇逖胖隆!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楷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各有特色,打开word字体预览一下
欧阳询 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柳公权,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颜真卿(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