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民间手工艺和非遗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首先谈手工工艺,为啥可能失传?
要得到传承先必须解决生计,解决了生计再有了剩余值才能发展和传承,除了这些,国家应该出相关政策扶持。其次是非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要好好加以保护和修缮,国家和民间都要积极参与,该向世界卫生织织''申遗''要申遗,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谢邀请。
胡哥来简单说说,因为这是个很大大的话题,胡哥在工作中也接触过大量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在胡哥发布的文章中,也能找到来给你三篇,有兴趣的条条友不妨点开胡哥的文章列表翻翻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回到主题:如何让民间手工艺和非遗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有问题的出现,说明传统手工艺和非遗项目很多都面临淘汰失传或是已经失传的的境地,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国家也不会下大力气进行保护。来说说胡哥的个人意见吧。
首先要分类别制定保护方案。比如,对那些现如今已经完全失去市场、失去存在意义的项目、手工艺,该淘汰的淘汰。说起来是挺残酷的,可是,一件事物,无论他是什么,哪里有什么长盛不衰的?那不科学。能用机器替代的好多手工活,完全没有艺术含量的技艺,只能淘汰。比如,晋城市大阳古镇的制针业,在明清时曾被誉为九州针都。可是,现在还有必要再去发扬手工制针吗?对这项手工艺最大的保护就是做好影像记录,或者政府包养搞活态传承展示。也就是政府出钱培养感兴趣的年轻人学习并永久雇佣后,用于旅游参观展示,仅仅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不指望靠它去养家糊口。(已经有不少这样的项目或手工艺是这样操作的,但是雇佣人力的资金和人员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对那些有市场的,还有活力的手工艺,减免税收、或者大力发补贴,持续帮助他们活着。(这项工作政府也在做,力度尚欠缺)
第三,最关键是从文化永续发展的角度,从小就让孩子们了解、接触、学习到这些传统手工艺,先有感情,才有进一步了解学习的可能,也才有未来的发展。
唉,写到这里,胡哥突然感到新世界的敌意——我们在这里夸夸其他地说保护别的手艺,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手艺——写文章呢?会不会也在某一天被万能的机器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