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800本《千字文》,都到哪里去了?
文|安祥
上一文我写到了经文、经生,以及写经体(“ 太强大了,看看那些经生到底写下了哪些旷世书法? ”)。其实,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个人对写经可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他自己又不抄经,但 他的《真草千字文》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就是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
智永是梁陈、隋间人,但生卒年月不详。名法极,姓王,会稽人。为山阴(今浙江绍兴)永兴寺僧,人称“永禅师”,是王羲之七代孙。
智永从小就向萧子云学书法,后来,萧子云奉诏为梁武帝摹写周兴嗣所编写的《千字文》。于是,萧子云就让其弟子智永做他的助手。智永从此有机会进入内府的藏书阁,阅遍了王羲之的诸多墨迹,并由此书艺大进,激发了他继承祖法,传诸后世的念头。
为了专注学习王家书法,免除世俗干扰,智永和他弟弟一起遁入佛门,捐宅为寺,曰“永欣寺”。梁武帝为其所感动,特颁赐“永欣僧”匾额,以示褒奖。由此,智永被后人尊称为“永禅法师”或“永禅师”。
永欣寺后来改名为云门寺。据说,智永将传家之宝《兰亭序》带到了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专门的练书阁楼,智永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智永这一练,就是三十年,用功之甚出了名,他将自己写废的毛笔笔头装满了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自撰铭词,称之为“退笔冢”。后来,登门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踏破了他户外的门限,最后只能用铁皮来加固,这个故事后来演绎成了典故,叫”铁门限“(一说“铁门槛”)。
智永留有《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
相传,智永当年曾写了《千字文》八百本,散发给了江东诸寺各一本,以借佛门之力来推广王书。
但到北宋时,宣和内府内仅存了七卷《真草千字文》,而到南宋至今则只有一卷留世,就是保存于陕西西安碑林的薛嗣昌石刻本。
<small>左为石刻本,右为墨迹本</small>
还有一卷则早在唐代就流传到了东邻日本,是保存完好的墨迹本。其余在中国本土的,到了南宋之后,都成劫灰。
墨迹本《二体千字文》藏在日本的东大寺,没有署名,很多认为就是智永所作,但也有人以为是唐人的临本,至今争论不休。
<small>《二体千字文》墨迹本为纸本、册装。计202行、每行10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其拓本。</small>
启功先生曾于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看到了原本,在其《千字文说》中补记道:
1912年,日本小川为次郎把所得到的这个墨迹本影印行世,并改装成册,得以让我们一窥真容。
相传,东晋王羲之用过几年时间专门写“永”字,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了这个“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智永就是在大王的基础上,将这个“永字八法”加以发扬光大,并又传给了虞世南,再后来,这个永字八法又经过很多书法家一代代传了下来,为后代的楷书立下了学习的典范。
《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样对于学书者而言,既可以通过楷字识认草字,又能让学书者同时欣赏两种字体,同时还起到了传播大王书体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很多人以为,智永书写《千字文》只是重复王羲之的字体,其实不然。我们现在认真识读《千字文》,可以看到,智永的楷书和草书,是在大王的基础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从中也能独到晋唐笔法的一些痕迹。也因为如此,有人主张学书应从智永《真草千字文》始。但也有人认为,智永继承王羲之笔法,对初学者又过太难。孰对孰错,只有学书者自己把握选择。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曾讲到:
从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智永是继承了蔡邕、崔子玉、钟繇、王羲之等人物,而又通过他传给了唐代的虞世南,从而启发了唐代书法家的第一代人物。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示范作用。
苏轼在《跋叶致远所藏禅师千字文》中也曾说:
我们从日本《二体千字文》墨迹本上,大致也可以看出,智永在笔法的起讫顿挫上,在结构的呼应避就上,都达到了高度的流利和精微。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世张旭、孙过庭、欧阳询、褚遂良、怀素诸人都临过智永的字,即使到了宋、元、明,书家也都拿《千字文》为范本,从而出现了很多《千字文》的临本、作品。时至今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依然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可以说, 智永是在中国书法教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的重要人物 。
他写了八百本《千字文》散给浙东诸寺,这些《千字文》显然是给当时的人,特别是抄经的僧徒作范本用的。这在当时一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趣的是,智永是一个诚笃的高僧,但他一生醉心于书法。他的书风和一般佛经抄本风格决然不同;即便如此,他自己并不抄经。那么,他写的那八百本《千字文》有没有深入地影响陈隋时代的抄经书体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书法领域的影响一定大于纯抄经领域。
最后,我们摘录一些历代书家对智永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张怀妒槎稀吩疲
米芾云:
苏轼《东坡题跋》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
明解缙《春雨杂述》云:
清代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曾说: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则说:
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
回应题目: 智永的那800本《千字文》都在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