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书法家?
古代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书法家?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从古至今书法史中都是以书写汉字为主,每个朝代基本都诞生过一些书法名家,而这其中,哪些书法家较具知名度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中国古代最著名十大书法家。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
1.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是有着“书圣”之称的东晋大臣和著名书法家,曾在永和九年组织有兰亭雅集,并撰写有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平和自然的风格、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笔势而对我国的书法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欧阳询
欧阳询字新本,是在隋炀帝继位后出任太常博士,并在归顺唐高祖李渊后,先后出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的唐朝大臣,而这个精通书法的书法家,由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千字文等作品。
3.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是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登进士第,在朝中先后担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的唐朝名臣,并且是擅长行书和楷书,是从褚遂良和张旭,具有精妙书法能力,创下对后世影响较大的颜体楷书的楷书四大家之一。
4.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是在二十九岁状元及第的兵部尚书柳公绰的弟弟,并且是官至太子少师,封为河东郡公的唐朝中期著名官员,而这个以楷书书法著称于世,遍观唐代名家书法的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和诗人,由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等作品流传,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5.怀素
怀素字藏真,这个自幼出家为僧,擅长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的唐代杰出书法家,这个有着草圣美称的书法家,凭着笔法瘦劲、飞动自然的草书形成了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并由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等纸本书法作品。
6.何绍基
何绍基这位字字贞、号东洲的湖南道州人,也是精通经史,精于小学金石碑版,书法从自颜真卿,擅长草书的晚清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也有着说文段注驳正、惜道味斋经说等作品留存于世。
7.陈献章
陈献章这个出生于1428年,字公甫,人称白纱现身的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也是有着岭南一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美誉的明代杰出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并有戒懒文、慈元庙碑、忍字赞等作品留世。
8.倪瓒
倪瓒字泰宇,号云林子,是师法董源,受赵孟\的影响,尤擅绘画山水和墨竹的元末明初的画家和诗人,在书法方面以有晋人风度的隶书为主,并由六君子图、清s阁集等作品流传于世。
9.王铎
王铎字觉斯,是王本仁的儿子、于天启二年考中进士的明末清初的大臣,并先后在朝中任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职位,而这个擅长书法的大臣还是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的书画家。
10.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于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的明朝后期大臣,也是先后任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太子詹事,参修明神宗实录的官员,并是擅长画山水画、并由自成一格的书法的古代著名书画家。
中国各大书法家的朝代
秦朝的李斯
李斯不仅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东汉的蔡 邕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据说石经立后,每天观看及摹写人坐的车,有100O多辆。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妒槎稀菲缆鄄嚏叻砂资槭彼怠胺砂酌钣芯祝仙窆Α薄
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经罕见。
三国的张 芝
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妒槎稀肪碇辛姓胖虏荨⒉菔槲衿罚唬骸坝壬普虏菔椋疃哦取⒋掼āA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智永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所退废笔头满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谓之“退笔冢”。 智永成为声名卓著的书法家。至使求墨宝者络绎不绝,踏破门槛,不得不用铁皮裹上,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少年时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文明于世。他在陈、隋二代为官,初为隋炀帝近臣,入唐后,为弘文馆的学士,官至秘书监,贞观七年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后赠礼部尚书,并绘像于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曾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故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血脉畅通。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欧阳询
欧阳询(557~4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司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唐张怀妒槎稀吩疲骸芭费粞罢嫘兄槌鲇诖罅睿鸪梢惶澹扇粑淇饷缟裱嫌谥怯溃笊延谟菔滥稀!迸反媸朗榧I卸啵S小吨倌崦蔚焯贰恫飞烫贰墩藕蔡返龋逃小痘人鹿噬哽ι崂贰毒懦晒啡贰痘矢Φ贰队莨Ч贰蹲谑ス奂恰贰斗垦迩啤返鹊取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柳公权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怀 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鲁公(颜真卿)亦为之心折,与师旦夕切磋笔法,获益良多。他性情疏放,好饮酒,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与张旭时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东晋:王羲之
唐代: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元代:赵孟芾
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宋代的苏轼
王羲之,东晋
颜真卿,唐
在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宋代的苏轼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五位大书法家。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山东临沂人。他七岁开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游历名山大川,广集秦汉诸家书法之大成,形成了一种平和自然、奇逸豪放、含蓄有味的独特风格,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书风。《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王羲之在书法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历来被誉为“书圣”。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湖南长沙人。他早年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的笔意,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很有王羲之楷书的风味。欧阳询还广泛地学习北朝碑刻,同时吸取唐朝其他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世称“欧体”。欧体的最大特点是“险劲”,同时在险劲中求其平稳。好比悬崖峭壁上的高楼大厦,看来非常惊险,却筑得平稳坚固。
唐代另一位大书法家是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健,充分显示出一种不为魏晋书法所拘束的大但创新精神,这在唐代书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书法有一种端庄厚重、朴质博大之美,呈现出一种雍容大方、开阔雄壮的气概。
颜真卿的书法,在魏晋之后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代表了唐代书法的第二次高峰,更加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争座位》、《祭侄文摘》等。
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是陕西耀县人柳公权(778-865)。他也是唐朝书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书法对柳公权早年影响很大,但柳公权也十分注重吸收隋唐以来的书法成就,从而逐渐创造出自己的健劲清瘦的风格。他的书法中,吸收颜体的成分较多,在用笔上强调骨力的美,但又有秀丽的韵味,在结构上讲究工巧严密,但又不失开阔自然的特点。柳体与颜体相比,柳体在秀丽中见雄壮,而颜体则在雄壮中见秀丽,各具不同的特色,所以素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杈的著名碑帖有:《玄秘塔》、《神策军碑》等。
宋代的楷书虽比不下唐代,但行草还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俗话说: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宋代书法的“尚意”,讲求意态,注重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苏轼,正是这样一位书法家。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学识渊博,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他一生中最喜写字,几乎见到笔、纸就要写,但又从来不喜欢别人向他求字。早年他对金石碑刻十分留心,晚年对颜真卿的书法特别推崇。但他自己的书法不专宗一家,而是在继承多家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沉着、苍劲、豪放的书法风格,达到了既不同于魏晋,也不同于唐代的美的境界。
苏轼认为“书无常法”,但不是没法可寻,而是不死守前人章法。他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书法才有进益,否则会徒劳无功。他有句名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而无学识见解,专门摹仿,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过徒有形式;只有读书万卷,心胸开阔,下笔才有神韵。苏轼的著名碑帖有:《寒食诗》、《赤壁赋》、《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等。
-
匿名2023-10-08 13:20:02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