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七贤的五老七贤
一、五老七贤的五老七贤
清末民初,成都汇集了大批文人学士。他们中的不少人受到主持川政者的礼遇,其中的佼佼者被尊称为“五老七贤”。
大体上说来,主要人物有赵熙、颜楷、骆成骧、方旭、宋育仁、庞石帚、徐子休、林山腴、邵从恩、刘咸荥、尹昌龄、曾鉴、吴之英、卢子鹤、文龙等等。
五老七贤中尤以赵熙的威望成就最大,赵熙为前清翰林,以为民请愿,弹劾权亲权贵有“铁面御史”之称,且以诗、词、书、画、戏五绝名誉海内,尤以诗词书法成就最高,有《香宋词》流传,当时称为“清末第一词人”,其书法赞为“荣县赵字”,蜀传统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为世人所敬重。某年军阀部队在荣县打仗,当时赵熙住在东门,双方军官以赵熙德高望重,未开战之前先定下“君子协定”,不在东门开火,以免使老先生受惊吓。川中人感其事,把荣县城东称为“郑公乡”。林思进擅诗,诗与赵熙齐名,有《清寂堂诗》流传,当时诗界并称“林、赵”。
“五老七贤”多为通儒博学之士,可称为清末民初蜀中儒学的代表人物。当时有“蜀地文风盛汉时”的赞语,这一学术现象就与“五老七贤”的承传有极密切的关系。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流,又是涵摄百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五老七贤”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近现代历史的急剧变革时期,新旧文化的冲突非常激烈。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部分人也具有变法维新以来的新思想,但有些又是顽固的封建文化卫道士。
“五老七贤”著述宏富,如宋育仁的《问琴阁丛书》,赵熙的《香宋诗词集》、总纂《荣县志》,徐炯的《霁园丛书》,刘咸荥的《静娱楼诗文存》,衷冀保的《日本国史》,曾鉴、林思进编纂的《华阳县志》,都是有一定文化学术价值的著述和重要的乡邦文献。
“五老七贤”除文翰诗墨名扬学林艺坛,又互以名节相砥砺,他们敢于仗义执言,针砭时弊。赵熙在清末就是有名的“铁面御史”。诸公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处于官民之间,沟通政令舆情,既为官方尊重和忌惮,又为民众敬仰,深孚人望,为时所重。
二、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谁,他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
王羲之《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圣教序》非常好,怀素《蜀素贴》,赵孟頫的很多了,蔡襄《蒙惠帖》,欧阳修《仲尼梦尊贴》,王献之《中秋帖》,蔡*《李思训碑》都很不错,当然最好的非王羲之莫属!忘了,我说的都是行书!
三、元朝著名书法家
赵孟頫
中国元朝书法家赵孟兆灵秀典雅的字体传入韩国,成为盛行的书法体。从那时以来,赵体一直是韩国书法的基本潜流。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这位赵宋世家的没落贵族,入元后被征召为官,后屡经升迁,成为元朝“荣际五朝,名满四海”的宠幸,加上他在诗书画论上的全面才识,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对此,史书上难免留下诸多争议。他的绘画标榜复古,提倡笔墨法趣,刻意摹唐人笔意,而轻视南宋院画末流;他的书法最佳为楷书、行书,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兴复王羲之、王献之书风,有“赵”体之称。《元史》上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足见其在书史上的地位。由于其妻管道升、其子赵雍均在书画上名冠一时,元仁宗曾把他们三人的书法合装成帙,秘藏于宫中。“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鲜于枢(1257-1302)元朝著名书法家
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亦号虎林隐吏、直寄老人等。官太常博士,河北渔阳(今北京)人,居杭州。伯机以书名世,行草书尤精.他是很有造诣的书法名家。官至太常寺典簿。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智妙酩布是元朝党项人书法家,他书写了居庸关过街塔门洞内的西夏文字,字体浑厚凝重,保持了西夏书法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