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班超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汉光武兰台令史班彪之子,《汉书》作者班固之弟。幼有大志,不修小节。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广涉书传。永平5年,其兄班固被召进京任校书郎,班超与母随同前往。因家贫,班超为官府抄写文书以养母,曾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永平十六年(73年),在窦固出击匈奴时,被任命为假司马,多有战功。窦固见班超很有才能,就派遣他与从事郭恂一同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恢复汉朝在西域的统治。班超只带36人前往。当他们到达鄯善国时,该国对他们是“礼敬甚备”。但不久,鄯善国王的态度突然冷淡下来,班超通过诈问侍者得知是匈奴使者到来。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动员三十六随员,晚闻用火攻匈奴使者,并促使原先动摇不定的鄯善王归附东汉,纳子为质,向东汉称臣。明帝因鄯善王归附,提升班超为军司马,继续出使西域。班超乃率领随行人员沿昆仑山北麓由南道到达于阗。当时因匈奴遣使监护其国。于阗王待班超礼义甚疏,并听信妖巫之言,强索班超之马祀神。班超计杀妖巫,威慑于阗王。于阗王杀匈奴使附汉。不久,疏勒、莎车降服。永元三年(91年),汉军大败北匈奴,北匈奴主力西迁,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之后,焉耆、尉犁和危须降服,西域再度隶属于东汉的统治之下。班超功封定远侯。永元十四年(102年)因老返回洛阳,同年病卒,享年71岁。
班超出使西域30年,恢复了东汉朝廷对西域的统治和中西交通,使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继续发展。班超在出使西域期间,曾于永元九年(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以后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贡献。班超的功业将永载史册。
简述李白的一生。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
旧彰明县青莲乡。出峡前游过成都和峨眉。下面所选
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
的烙印。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
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
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
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他离开长江三峡
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
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
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安
陆(公元727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
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秋
,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安
陆不久,就移家东鲁。
下面所选《江夏行》,抒写他对平民如商人妇的
同情;而《淮南卧病书怀寄南中赵蕤》可以找出他的
纵横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年)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
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竹溪六逸。其间
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
,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在南陵奉召入长安。
下面所选《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可见他有信
心从正道入仕;《南陵别儿童入京》更活现了奉召入
京时的高与若狂,也反映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热衷
四、在长安(742-744年)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
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
以“布衣侍丹墀”,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世王
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
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
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开罪於一些小
人,如高力士等,终於蒙谗出京。春风得意,不啻昙花一
现。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
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
罗了大量的诗歌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下面所
选《古风第二十四首》―《大车扬飞尘》明目张胆地讥刺
时政;《天马歌》是以马自喻,悲叹未遇知人的明主。而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表明长安的十丈红尘,没能使他
放弃对神仙的向往
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
燕,又多次来往会稽、金陵、宜城之间。值得大书特书的
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两人又一起和
高适,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安禄
山乱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剡中,天宝十五载
(公元756年)避居庐山屏风,碰上永王U过浔阳,相邀参加
幕府。次年,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永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
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罪长流夜郎
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
风涛,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长道路。这一阶段,李白的生活
经验最丰富,传世诗歌也最多。下面所选的《将进酒》及
《宣城见杜鹃花》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朝政的不满,
两次进取功名失败的懊恼,以及对家人、好友、山水、神
仙的瞥恋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当涂(758-762年)
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
衡阳、零陵一带稍事盘桓,就回到浔阳。以后又重游金陵
,来往宣城,历阳等地。临卒前一年,李光弼东镇临准,
抗拒史朝义,他闻讯请缨,还想为国效力,不幸中途因病
折回,於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在当涂令李阳冰任所逝世,
享年六十二岁。这一阶段李白渐入凄凉老病的晚境,然而
他的诗情酒兴,还是不减当年。下面所选的《江夏别宋之悌》
反映了暮年李白对国家无奈之情。 (右图为李白手迹)
纵观李白一生和传世之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
兼纵横家,也掺杂了儒家的影响。他景慕傅说、吕尚、范蠡
、鲁连、张良、谢安等所谓“安邦定国”的大人物,也企羡
专诸、侯嬴、荆轲等刺客、游侠者流。他颇有一济苍生的宏
愿而未能牛刀小试,固然是客观的社会条件限制了他,也是
他自己主观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热爱国人民,痛恨
邪恶奸伪的性格是不用怀疑的。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