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养毛笔?
保养毛笔的方法:第一,启用新笔, 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 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 时间不可太久。第二,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 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 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 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 提起,也不可久浸,以 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 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 复靭性为止,大概要数 十分钟。
笔保存之时必 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 书,毫毛经顿挫重按, 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 不佳。第三,开始写字, “人墨”须将清水先吸 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 轻拖,直至千为止。所 谓“干”,并非完全干 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 可。第四,书写之后则 需立即洗笔。
墨汁有胶 质,若不洗去,笔毫干 后必与墨、胶坚固黏 合,要再用时不易化 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第五,洗净之后,先将 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 (同入墨之前)。再将笔 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 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 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 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 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 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千 燥为尚。
毛笔产生于何时?
毛笔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目前的说法,毛笔是由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此说法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为了让秦王創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上刻字,速度很慢。由于在竹简上刻字很耽误工夫,并且战场上白常宝贵的,因此蒙恬便萌生了要改变在竹简上刻字的想法。
有一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一只兔子尾巴拖在地上地上拖出了一道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大受启发,创造出了类似们所用的毛笔。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拦“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筆”。从此,这种笔便流传开来。
但是,事实上,在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古墓出土了整套的书写工具。这证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经有毛笔了。又据目前的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毛笔,但各国人对笔的称呼则有所不同,楚国人称为“聿”,吴国人称为“不律”,燕国人称为“弗”,秦国人称为“笔”。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统一称为“毛笔”。
如何选购毛笔?
在选购的时候,因用途的不同,所选用 的品种也不相同。羊毫柔软、锋嫩、用途较 广,适合书写对联、匾额;紫毫富有弹性;狼 毫毛质硬,短锋可以用于揩书,长锋可以用 于绘画;兼毫则是刚中有柔,可以用于书写、 绘画。挑毛笔主要是要挑尖锥形,尖削,面 圆润、丰满而且弹性较好的笔头。笔杆要选 用凤尾竹、花竹、湘妃竹、紫竹来制,做到圆正、光滑、不裂、不弯,不瘪、不斜、长 短适度,轻晃笔头要求没有松动,没有发霉 虫蛀现象,轻弹笔杆不掉毛。
关于毛笔的介绍有哪些?
最独特的书法绘画工具是毛笔。毛笔具有悠久的历史。商代已出现原始的笔,春秋时期已能 制造毛笔。在河南信阳和湖南长沙的楚墓中出 土,有兔箭毛做成的毛笔。笔在楚称“聿”,在吴称“不聿”,在燕称“拂”,还有称笔为管城子、毛 锥子、中书君、毛颖君、龙须友、尖头奴等名称,直到秦统一六国,才开始称笔。著名的毛笔 有宣笔和湖笔。宣笔产于安徽宣城、泾县一带,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的战争中,蒙恬在宣城做成改良的毛笔,是最早的宣笔。湖笔产于浙江吴兴 县善琏乡,古代属湖州,而得名。现今毛笔已发展为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类250多种, 行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