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2-06-04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第一款以红外线作为导引设计,这也是首款有击落目标记录的空对空导弹。顾名思义,响尾蛇导弹利用仿生学原理,其特点便是利用硫化铅作红外敏感元件,它能够接收喷气式发动机发出的波长为 1~3微米的红外辐射流,从而引导导弹从飞机尾 部进行攻击。
我们先来谈谈响尾蛇的热眼系统,它的“热眼”位于眼睛和鼻孔间的颊窝处。颊窝通常深5毫米,1厘米长。颊窝呈喇叭形,而喇叭口斜向朝前,被一片薄膜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二里面的部位有一条细管和外界相连通,因此里面的温度和蛇所在的环境温度一样。外面的部分是一个热收集器,喇叭口所对的方向如果有热源,红外线就会照射到薄膜的外侧,它会比薄膜内侧的温度高,薄膜上的神经末梢就会感受到温差,并生成生物电流,传到蛇的大脑。蛇就知道了那个地方有“猎物”。
1920年代时,科学家发现当硫化铅暴露在红外线下时,会导致自身的电阻抗降低,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光电导性。响尾蛇导弹的工程师脑洞大开,他们通过硫化铅电阻抗值变化计量受到的红外线辐射强度,同时根据强度的不同程度控制导弹飞行。这也设计出一种导引头,引导导弹飞向红外辐射目标。
1946年,美国开始研发新型空空导弹。1950年为之命名为响尾蛇导弹。1952年9月3日,响尾蛇首次试射。1953年11月首次对空中无人靶机进行试射。1956年,代号AIM-9B的响尾蛇在美军服役。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