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一脉的文人墨竹是怎么传承的?
大文学家苏轼是宋代画墨竹的高手,文人喜画竹,乃自古天性。而另一个人——文同,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其画风高古,叶叶传情,水墨渲染之法登峰造极。苏轼见其画竹,画风独特而新奇,一股神奇的清雅古朴,融入枝叶之间,极为敬重,自叹不如。况二人又是表兄弟,交往甚密,后又发展为挚友,便大肆对外宣传文同,亦向文同学习其画法。后风格相近,故而形成了文苏一脉。
文同画竹,极重墨色。开创了“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画竹画法新境界,并提倡画竹要“胸有成竹”后再动笔。当时追随他画竹的有几百人之众,他的这种新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人爱竹是天性。到明代王沷、姚绶、文明、陈淳、徐渭、赵孟頫及清代郑板桥、八大山人等追随者,备显其能,以形写神,把竹子的劲而不怒与君子之气融于一体。虽然他们表现手法各有千秋。但文苏一脉所主张的适意舒和,寓人于竹,不求形似的君子之气,正是他们对文苏一脉的正宗传承!
谢谢!
文苏一脉的文人墨竹的传承离不开元明清三代文人的推动。
在元代画史中,文人墨竹的发展离不开赵孟頫,他提倡“文画同源”,在画竹中表现书法的笔意之美。赵的《兰石图》就是“以书入画”的实例。元代,文人作画风气风靡一时,墨竹是文人画的主流,高克恭、李衎、吴镇、倪瓒、顾安、王蒙都是墨竹的高手。尤其是李衎,他笔下的竹子面目多样,有只是几竿竹子的,也有与怪石相配的。倪瓒笔下的墨竹古淡天真,画法疏简,《琪树秋风图》是最能体现倪瓒风格的一幅墨竹。
到了明代,出了一对非常有名的墨竹师徒,王绂、夏昶,当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称。
随着墨竹画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人进入画竹行列,陈芹、姚绶、文徵明、朱端、陈洪绶、恽寿平……这些人是文苏一脉最正统的传承者。而明代陈淳、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石涛、金农、郑燮等人,为文人画墨竹注入了新鲜血液。
徐渭的墨竹笔墨跌宕放逸,气势夺人,其观念与文苏一脉极其一致,笔墨与竹融为一体,处处体现其真性情。石涛的墨竹率情写意,取竹自然之姿,态势纵逸,笔墨无定法,随心而运,酣畅淋漓,已进入自由之境,郑板桥称:“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
近代,吴昌硕、齐白石、沈尹默、启功等书画家对画竹也有偏爱,每个画家的墨竹都有特色。
墨竹能从北宋传承至近代和竹的寓意有关,竹向征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这和历代文人推崇的品格极其相似,文人多喜欢以竹自喻,墨竹既能怡情,又能体现文人节操,文苏一脉墨竹传承下来也和文人精神追求密不可分。
-
匿名2023-10-08 10:20:02令人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