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平仄的角度去分析《枫桥夜泊》这首诗?
问题:怎样从平仄的角度去分析《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仄起平收的七言绝句先看一下每个字的平仄:
月落 乌啼 [霜] 满 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 枫 [ 渔 ] 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仄平平。
姑苏[城]外寒山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看首句第2个字:落。平收看首句第7个字:天。
二 、平仄均可的字第一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表示平仄不拘,月落 乌啼 [霜] 满 天, “霜” 这个位置平仄均可。
第二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江枫[ 渔 ] 火对愁眠,“渔” 这个位置平仄均可。
第三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姑苏[城]外寒山寺, “城” 这个位置平仄均可。
上面三个字都是原本应该仄,但是都处于1、3、5 的位置,这个位置经常平仄不拘,因此霜、渔、城都没有出律。
三、押韵与粘连三个韵脚:天、眠、船,都属于平水韵的下平一先韵,唐朝人作诗使用唐韵,先、仙二韵通押。
粘连是指第2句第2字与第3句第2字平仄一致:枫、苏,这首诗都是平声。
结束语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一首标准的仄起平收七言绝句,没有变格和拗句。
@老街味道
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平仄格律方面分析如下:
1. 从平仄律上看,该诗为七绝中的“首句仄起入韵式”(首句仄起的正格)。因为定格字(首句第二字)“落”为仄声字,末字“天”为平,其平仄定格应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张继这首诗按照《平水韵》,其实际平仄声调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将诗句的实际平仄与定格平仄对照可以发现:
一是韵脚字“天”、“眠”、“船”均处于《平水韵》下平一先韵部,即韵无误。
二是有三个字的声调与定格相拗:首句的“霜”(应为仄,但为平)、第二句的“渔”(应为仄,但为平)、第三句的“城”(应为仄,但为平)。但依据七言律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这三个拗字在允许范围。所以,这首诗应视为七言律绝。
2. 仅管在格律诗句的第三、五字处的失格字原则上可以不进行补救,但作者还是对 诗中的失格字声调实施了拗救。补救的方法是用“下句同位补救法”对第二句的“渔”和第三句的“城”实施拗救。即在第二句第三字“漁”拗的情况下,用第三句第三字“城”也拗达到拗救的目的。这样做就使得第一联与第二联完全相粘,构成一个音律协调的整体。第一句“霜”拗未实施补救,但处于第五字上,可以不救,无碍大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张继的这首诗应属于比较规范的七言律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