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艺术词典  >

刘月忠书法作品

时间:2025-05-1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刘月忠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的世界里,自沙孟海先生之后,舒同、启功、刘炳森等大师们的身影如璀璨星辰,共同构建了今日书坛的多元繁荣景象,堪称盛事。在这众多璀璨之星中,刘月忠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悄然走向中国书法的巅峰,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生涯,更是国际书坛上的一面鲜艳旗帜。

刘月忠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韵律、情趣与素养融为一体,形成了他个人风格的鲜明印记。他的作品深受启发于百川之广博,禅道之深邃,以及友邻的智慧精华,使他在书法界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化技艺,每一次呈现都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艺术造诣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赏。

这位中年书法家,身材适中,身板挺拔,气质独特,稳重大方。他的清瘦面庞上,英武之气洋溢,透露出坚韧与深沉。无论是挥毫落笔的专注,还是行云流水的行笔,或是收笔时的果断,都展现出他对法度的精准把握。他的章法严谨,字形险绝,字与字之间的布局错落有致,用笔的常规与变化、枯涩与浓厚,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挥洒自如,仿佛在笔墨间驰骋疆场,横扫千军,那种气势磅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扩展资料

刘月忠,男,字德,笔名龙文,1951年3月生人,祖籍河北黄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空军某部干部。

刘月忠的书法作品

翰墨人生正辉煌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舒同、启功、刘炳森、沈鹏、李铎、欧阳中石、刘艺等著名书法家,开创了当代中国书坛的盛世局面。如今,刘月忠先生也卓然出现在中国书坛的最高舞台,展示出辉煌的艺术人生,成为书法界新一代领军人物。他的书法吸纳山川之灵气,兼收古今之精华,个性鲜明,独具风姿,雅俗共赏,受到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尤其收藏界广泛称赞和热情追捧。

刘月忠先生性格豪爽,气质独特,清瘦的面庞上洋溢着英武之气。书法创作时,他凝神静气,激情奔放,挥毫劲健,笔下流辉。真乃落墨惊涛起,运笔风云催,一如驰骋疆场任纵马,横扫千军如卷席,令人叹为观止。

出身寒微,不坠青云之志

刘月忠先生1951年3月出生于河北黄骅一个农民家庭。刚上小学时,母亲为他用粗布缝制了书包,亲手挎在他的肩头,深情地叮咛:“要好好读书,好好写字。没有文化,连祖宗都不认识。”母亲的叮咛以及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激励他追求终生。

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对书法和绘画有着极高的悟性。看到比较好的字,不论是老师的还是同学的,他都认真模仿,有时甚至捡来别人丢弃的废旧作业本仔细揣摩。他经常思忖:别人写的字为什么那么好呢?我一定要超过他!他少年时在熊孟亭老先生指导下临摹的《三国演义》和《林海雪原》等连环画,已经闻名乡里。

小学四年级,学校开设了大字课,他开始接触笔墨和描红。浓厚的兴趣、刻苦的精神加上与生俱来的禀赋,使他的大字水平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为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更增强了他写好大字的信心。写大字成了他的最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写的春联终于在一年的春节贴在了自家门框上,结束了家里买春联或请人代写春联的历史。从此,为乡亲们写春联成了他每年春节前的一件大事。他成了邻里交口称赞的“小名人”,这让他感到无比荣耀,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练习大字的热情。

“文革”期间,学校停课,他与同龄人一样无书可读。但幸运的是,因为大字写的好,他经常被找去抄写毛主席语录,或在墙上刷写大标语。有时看到字写的比较好的大字报,他还偷偷揭下来拿回家里模仿。祸兮福之所倚。“文革”剥夺了他上学的权利,却成全了他的大字。正是这一时期的大量练习,使他的大字日有所长,渐入佳境。

献身书法,矢志倾力求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月忠逐渐知道了书法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和审美价值。尤其入伍空军走进北京这座文化古城后,灿若繁星的书法名家大作令他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极大地促进了他对书法由喜欢到热爱再到痴迷的蜕变。他立定志向,一定要在书法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持之以恒,刻苦练习,苦中得其乐。入伍后,艰苦的军旅生活,紧张的日常训练,日复一日的“直线加方块”,以致后来营、团领导岗位的巨大工作压力,从未使他放下手中的笔。平时,他坚持早饭前、午饭后、睡觉前三必练。训练施工中,利用休息时间在地上练。闲暇时,用手指在腿上练。为了增强臂力,经常用铅带坠于手腕,立姿悬肘练。或者手提水桶在地上练。他还把字帖拆开贴于屋顶和墙壁上,以便任何角度、任何姿势都能观摩练习。他说:“只要有思维就能练字。勤思心明,常写手熟,眼到意到, 意行心随,大到天地山水,小到墙壁桌面,以致自己的身体均可用作练字。”

广临古帖,择善而学,师古不泥古。初到北京琉璃厂,浩如烟海的古今字帖令他眼花缭乱,难以选择。经虚心请教,店铺老板说:“多多临帖,练好楷书,其他就好办了”。说者诚恳,听者有意。他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成就大学问者,必须汇集诸家之精华,融会贯通,方能有所突破”。从此,他广临历代法帖,潜心师承,科学撷取,巧妙嫁接,终于集为大成。他先后精心研究了《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东方画赞碑》、《张玄墓志》、《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名家字帖数十种,并把他们的字分为上、中、下三品,在上品中吸纳精华,在中品中寻找缺憾,在下品中汲取教训。

尊师敬友,博采众长,学今不媚今。北京书坛,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为月忠先生的书法人生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对名家前辈,他登门拜访,虚心请教;对同道书友,他尊重有加,倾心切磋;对爱好者,他真诚以待,有问必答。他始终坚持虚心学习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注意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他精气神集中,师悟道结合,笔墨纸相宜,持之以恒,点滴积累,向着梦中宝塔尖上那颗明珠奋力攀登。

练功习武,强身励志,意在促书法。月忠自幼习武,曾担任空军某部武术教官。几十年来,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坚持不辍,其武术成就可与书法成就相媲美。他说:“练功强臂力,使笔力遒劲;练功坚毅力,使精神专注;练功悟艺道,使运笔多变”。扎实的武术功底,使他站立书写时,力量始于足、发于腰、经于肩、垂于肘、达于手,将万钧之力遣于笔端。笔力似钢锥划沙,盘丝折铁;如高山坠石,芒透纸背,观者无不魄动神摇,拍案叫绝。

勤耕妙悟,善于总结,不断求突破。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月忠先生总结出了“练功三法”:一是“干扰练功法”。将几种字帖摆在面前,仔细揣度异同变化,使其互相干扰,互为补充,以兼收并蓄,把握规律。二是“意念练功法”。仰望蓝天,俯视大地,临山近水,均可以意念为笔,在其上挥洒作字,以开阔胸襟,修养气概。三是“激情练功法”。在读帖作字时,不是把字之点划看作苍白呆板的静物,而是当成鲜活灵动的生命,饱含激情去欣赏它、感悟它、升华它。以达无间心手,忘怀楷则之境界。另外,他创立的“意念填墨法”、“反腕用笔法”、“轻落、疾行、慢收运笔法”,以及“三方格练字法”等,科学实用,易记易学,极具普及价值。

独开境界,书坛又诞一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世纪以来,月忠先生坚持“性灵说”,秉承汲古问今、创新求变、笔随时代、形神俱丰的艺术理念,在继承发展中追求一个新字,抓住一个变字,体现一个神字,终于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孕育出充满时代特色、有鲜明个性的瑰丽奇葩,形成了遒劲雄浑、风神俊逸的书法风貌。他的大楷结字端庄雄伟,正大光明,气势开张,向背和谐;用笔方圆兼施,八面出锋,藏而不露,露而不俗;用墨遒劲清寒,枯润交融,浓淡参差,清雅秀逸。正所谓形神楷骨,饱和圆融,独开境界,自成乾坤。他的行草跌荡有秩,起伏多姿。笔划多的不觉其繁,笔划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灵动处鸿飞鸾舞,厚重处虎蹲象步。极尽变化,妙趣天成。

月忠先生的高尚人格和精湛书艺,赢得了广泛赞誉。启功先生说“月忠书写尺以上大楷,达到如此境界,弥补了唐代以来的空白”。马萧萧先生说:“月忠将唐代欧阳询书法端庄严谨之结体,颜真卿书法浑朴厚健之用笔,北魏书法欲刚取方之造型,东晋书法灵动圆活之运笔,汉代书法粗狂自然之神韵,隶书柔丽洒脱之魅力,当代书法新颖开放之变化,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书法之中,形成了全新的时代风貌”。李铎先生说:“月忠坚持走楷书的路子,兼习历代碑文墨迹,窥见前人笔法,求同存异,形成了含蓄劲健、浑然秀雅的风貌”。刘炳森先生说:“月忠的字自然中饱含险绝之势,秀美中渗透劲健之态,个性鲜明,洒脱大气”。

面对耀眼的成就和广泛赞誉,月忠先生心静如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古今书坛大家开创的辉煌业绩,他无限敬仰;对当代书界同仁,他心怀敬佩。为了继承和发展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他将毕生追求,矢志不渝。

2008年出版<<刘月忠大楷字帖>>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推荐阅读
  • 甘肃省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2023-07-20
  • 马航mh370中国乘客名单中有名人吗? 2023-04-28
  • 陕西书法家排名前十名的是谁 2023-12-10
  • 哪个国家的油画最有名?俄罗斯油画对世界油画艺术有什么影响? 2022-06-17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