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村的丰富的文化底蕴
时间:2025-04-1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从古至今,硖山口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古今文人墨客观光游览,并留下大量的诗词字画,楹联碑刻。现已收集到的诗词字画墨宝达一百多首(幅)。
清人李玉书《淮上泛舟经硖石》诗云:
禹凿当年迹尚留,中间一线泄淮流。
石豹虎蹲山街寺,硖石风雷浪簸舟。
峭壁如门惊水立,平湖似镜任天浮。
推蓬指点峰高处,西岸藤花挂晚秋。
清光绪丁丑年(1877年)重阳,凤台知县颜海飏在慰农亭横额上刻有“慰农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刻对联云:
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
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球稼丰登。
禹王庙毁迹后,当代大书法家刘锡九手书“明德远矣”四块石碑,流失人间,山口农民收回“德、矣”两块,另两块正在寻觅中。 “詹”姓是山口村第一大姓,也是淮南市乃至安徽省“詹”姓聚集最多的行政村!
据全国“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考证,周宣王支子文为詹候,子孙便以候爵为姓,距今已有2800多年,110余世。对于生活在6000年以前的硖山口先民是否姓“詹”?如果姓“詹”,是以物为姓,还是大禹(锡)指姓?詹姓来源还有待考证,后来是否有外来部族迁入或先民迁徙?也有待进一步考证。假若先民们祖居至今,山口詹姓应早于詹候的詹姓达3300多年。如果这一假设被考证确凿,这会在海内外詹姓宗亲中引爆一个原子弹,硖山口便也就成为了海内外詹姓子女寻宗认祖的发源地,成为海内外詹氏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等等这些都还有待研究与追索。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