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诗与西方国家的古诗有何区别?
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古典诗歌的不同。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有《诗经》以及楚词等。但从五代十国时期以后,中国文坛开始出现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这就是与早期古诗相区别的近体诗。
一般所说的唐诗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属于这种诗。它主要有律诗和绝句,讲究严格的格律,既要合辙押韵,更讲究含蓄和意境。
当然广义的中国古典诗歌还包括“词”和“曲”,也是很有词牌、格律、声韵等讲究的。
外国诗歌也是源于生活,再现生活。但是外国诗歌相对中国古典诗歌来说,更加自由、奔放。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我们不读原版很难体会到许多外国诗歌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歌在近百年来地位显著下降,被一部分人认为拘泥于形式,禁锢思想,束缚思维和创作。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此新诗(自由诗)则很快盛行。
中国现代诗歌由于吸收了大量外国诗歌的营养,二者的“接轨”使得其区别不大。
化用诗句和用典的区别?
化用一般指用前人文章,诗词之中的词句,意境;
用典指用前人典故,不止局限于文章,诗词。一般多引用前朝人、地、事、史实。化用和用典谁的范围大!?
“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但若沿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路途一路走来,或仅作闲庭漫步,已不难发现它又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常用大修辞。它的本质意义和使用的妙处,可从“师”、“造”、“新”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把握。
所谓“化用”,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化”,一是“用”。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
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它的结构意义和功用模式与孔子缔造的中国文化承传大法——“述作”法深相契舍;从个体创作心理结构的角度而言,它又是跨越时空艺术生命延续、文人实现精神对接的最佳载体形式。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用途作用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委婉表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从表现爱情主题的角度谈谈诗歌和诗词的区别800字?
在内容方面,西方爱情诗多写恋爱追求心仪之人的心情,如裴多菲的诗“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这些诗直接表达男子的女子的追求面对她们的爱。而中国诗歌中却较少这方面的作品,虽然也有《关雎》、《静女》等表达了男子对恋人的追求和等待的焦急心情,但中国爱情诗中较为有名的多是反映夫妻生活的或是悼亡诗。如《诗经・卫风・氓。》而最为出名的就是悼亡诗,如潘岳的《悼亡诗》如苏轼的《江城子》等,所以西方的爱情诗多明快清朗而中国的爱情诗却多幽怨苦痛。
码字太累一句话概括 诗歌以抒情为主畅所欲言诗词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