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艺术词典  >

如何评价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

时间:2022-06-25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导语毛泽东主席一生写了很多诗词,现在能够见到公开发表的就有上百首。其中长征时期是毛主席诗词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那一时期。《忆秦娥·娄山关》就是长征时期的作品,那么毛主席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源泉是什么呢?作者空山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大家还原一下当年创作这首词的历史场景。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词作中很是出色的一首作品。词中通过慷慨悲烈的写景状物,抒发了革命者面对困难依然坚持不懈的凌云壮志,堪当词中精品。

这首词创作于长征途中,公开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首词写作时间比较早,但是公开发表的时间比较晚。《忆秦娥•娄山关》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诗刊》一月号上。毛泽东主席虽然喜欢写作诗词,并且在不同年代写了很多古体诗词,但是大多不愿意公开发表。直到新中国建立后,1957年《诗刊》创刊时,为了支持繁荣当时的文艺创作活动,《诗刊》首次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同意,才正式发表了《旧体诗词十八首》。《忆秦娥•娄山关》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这些诗词的发表,毛泽东主席诗人之名风靡全国。由此,毛主席的诗词,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广为流传,甚至为外国政界人物所熟知引用。不久前,美国副总统拜登还因为引用了毛主席的名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而受到国内狂热分子的抨击。

《忆秦娥•娄山关》是在长征途中创作的。1935年1月红军在长征途中离开遵义,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但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集结防守,红军便改变路线,再渡赤水,东进桐梓,重返遵义。当时贵州军阀王家烈派出两个师的力量扼守娄山关,阻断红军重返遵义的道路。红军战士就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与敌激战,重创王家烈军队,拿下娄山关,占领遵义城。这首词就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发生转折、红军战士又恰好取得一场胜利的背景下,主席奋笔疾书,创作出来的豪迈诗篇。

从长征中遵义会议召开到新中国成立,是“而今迈步从头越”阶段。这个阶段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忆秦娥•娄山关》正好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进程初期,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充满激情的雄风壮志。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的坚定信念。熟悉诗词的读者都知道“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词的题目,也表明了这首词所反映的事件就是娄山关激战。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是: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西风正烈,大雁鸣霜,晓空当月。马蹄声碎,军号呜咽。上阕主席通过描写情景交融的战争场面,把红军战士慷慨赴死的英雄壮举和坚毅勇敢的革命精神充分烘托出来。

娄山关位于娄山山腰最高峰,离遵义不远,是进出四川的要道,地势险要。向有“万峰插天,中间一线”的说法。 想当年,就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上,红军将士凭着一种豪迈的战斗激情,硬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群山起伏,如铁难越。重振旗鼓,向前跨越。茫茫青山如海,烈烈残阳如血,我们就是要向前跨越。下阕主席的这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为了千古佳话,后来被无数人所引用。这句豪言壮语,表现出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一代伟人、千古绝唱,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散发出革命者的豪迈胸怀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豪放诗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写作诗词,经常与朋友诗词唱和。据说那时写的诗词就有几十首,可惜年代久远、战事频繁,散落难觅。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年代,主席仍然热爱诗词,乐此不疲。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代领袖,他的诗词无形中反映了他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典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宏伟画卷。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来赞扬毛主席。

在《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中,就充分反映出毛主席的诗词都是经过严格的锤炼和润色,从而使诗词更加凝练生动,更能抒情达意。像这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全诗的诗眼,似乎让人感受到了革命进程终于出现转折的喜悦心情,让人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志豪情。

毛泽东主席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词很多,却多有散落。据美国施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一书说,主席在延安时,曾有人汇集其诗词七十首付印,题名《风沙诗词》,可惜当时印数很少,因战争频繁,未能流传下来。主席对待诗词的态度是认真的,主席曾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主席曾在1945年应人之邀,书写过一则“诗言志”的题词。正所谓“夫子自道”。主席的诗词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这句话用在主席身上,正是对毛泽东主席一生最中肯的评价。

结语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领一代风骚,成千古绝唱,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主席的一生,是诗词的一生,更是为人民福幸福的一生。他人生的最后一首诗,是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他在这首《诉衷情》中写道: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两位革命老人,一生挚友,虽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未来,仍在不停地思考着、探索着。主席最后的这首诗,字不多却感人,读来让人心碎,禁不住潸然泪下。

主席的诗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我是文史青城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浅谈《沁园春•雪》的时候提了一下评价诗词水平的高低的几个标准,大致就是:

一看诗词的立意,二看通篇的结构,三看遣词造句的能力。(友友们可移步我的主页看置顶的问答即是,该问答总阅读量已接近40W)我认为用这几个标准来评价《忆秦娥•娄山关》也是适用的。

《忆秦娥•娄山关》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诗刊》一月号上,是毛泽东主席于红军长征途中创作的。1935年2月,中国工农革命在经历了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新出发,意图在在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进而北上开辟根据地。行进途中,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集结防守,不得不折返遵义。途中遭遇贵州军阀王家烈在娄山关的堵截。红军在娄山关与王家烈部队进行激战,最终夺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娄山关。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

从立意看,虽然当时是在夺取重要胜利后写下的词句,但是通篇内容没有高唱凯歌、没有歌功颂德,而是对中央红军乃至中国革命在当前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客观反映:“雄关漫道真如铁”。前行的路上可谓是艰难险阻不断,如此险要的关隘就真实的摆在面前。然而,遇到困难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呢?当然应该“而今迈步从头越”。遇到困难不可怕,我们要鼓足勇气、振奋力量,彻底地战胜困难、超越困难。这两句词,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那种睥睨天下的雄浑气魄,在任何时候读起来都会震荡心旌。

可以说,作者当时写下《忆秦娥•娄山关》是在为自己鼓劲、为红军鼓劲、为中国革命鼓劲。但实际上,这首词已经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今天的中国人在遭遇困难之时依然会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鼓舞自己,这立意何其高远!从结构看,《忆秦娥》这一词牌名创自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历来填这一词牌的人不多。全词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我们看看李白的词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再看看《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词牌的格律要求,那些妄言毛主席填词不讲格律的人可能是眼瞎或者是自己就真的不懂格律。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从写景到写意,进而提炼到感叹,最后又回归到写景。起承转合信手拈来、平稳自然,表现出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从遣词造句看,“西风烈”一个“烈”字就把天地的苍茫展现出来,同时烘染了战斗的紧张感。“长空雁叫霜晨月”多么生动而具有画面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此遣词造句既高度提炼了娄山关壮美的景色,又展现了作者宽广的心胸和豪迈的气魄,是作者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诗词的上乘之作,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整首词,气势雄浑、词句优美,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推荐阅读
  • 哪个国家的油画最有名?俄罗斯油画对世界油画艺术有什么影响? 2022-06-17
  • 甘肃省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2023-07-20
  • 马航mh370中国乘客名单中有名人吗? 2023-04-28
  • 刘俊的履历 2023-04-23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