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艺术词典  >

你对当代书法界的丑书怎么看?

时间:2022-06-0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自从启功先生不再担任中国书协领导后,书法界一种四不象怪物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横空出世,在各书法展上频频改头换面、粉墨登场,始称流行风书,后叫现代派,现叫丑书。

这些丑书,文字结构胡编乱造、随意搭配拼凑,失去了传统书法的味道和法度、美感。爽心悦目的书法欣赏,变成了绞尽脑汁的破迷猜字,真成了姑娘的心事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猜不明白,有些字真就不知道是哪国被他改革成的文字?某些自封的丑书书法家或凭借个人关系窃取的名头,拉拢一些被金钱驱使的本身就不咋样爬到书协领导位置上的所谓书法家,对丑书肆意吹捧、大加赞赏,有人知道吹嘘别人就是抬高自己!

于是乎,丑书便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搅得各书展乌烟瘴气、混乱异常。甚至一些专业刊物也争相刊载、大肆宣场。随之,很多丑书人分别进入中国书协上层,有人被冠之以书法大家,有人被委以重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书法生态污染。其实丑书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产物,早应该禁止。

如把不遵守书法规矩和法度写的乱七八糟、奇丑无比的丑书当成正义的起义军而大力推祟扶持的话,那真就到了鬼再不是鬼,怪不再是怪,妖魔鬼妖倒比君子更可爱的黑白颠倒、好坏不分的境地了。那不是太可悲可叹吗?岂不是书法一大悲哀?

基于以上认识,现总结丑书罪行如下:

一,它扭曲了汉字,改坏了书风。

二,它误导了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破坏、迷惑了审美,丑化、败坏了书法。

三,它势必要排斥一批批不断涌现努力传承传统书法、功底扎实而又别具特色的书法新秀和人才,有些书法爱好者不禁发问:现在的中国书法怎么了?中国书法到底要往哪里去?

四,它改变了人们对书法界上层的看法。因为中国书协每举办一次国展或地方联展,都要发展一批会员,如有丑书名家充斥其中,让他写楷隶,他不会,因为他从未练过,他是走捷径靠丑书起家的。人们又要发问:究竟谁是书法的倡导者与推广者?书法的正根在哪里?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书法到底还要不要传承?

书法改革一定要在扎实的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进行,切不可大刀阔斧,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杀人而杀人。中国文化绝不允许割裂、断档!只有努力继承,才能更好发扬。需要改的是不好的、丑陋的,原本就是好的、美的,改她干嘛?那些历史书法大家毕生研磨、全力打造的书法精典不能丢弃,必须传承。把中规中矩的美妙文字开肠破肚、写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丑书现在应该废止了!

如今书法堪称鱼龙混杂。总有一些人不研悟书法真谛,不探讨古代书法名家传统艺术造诣,不从功底上下功夫,而是一味地追求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而求另类偏走捷径,吸引读者眼球;以怪以丑为美。一些丑书曾风靡大街小巷和网络让人犯呕。甚至一些号称书法家的人,也借此跟风写出一些令人不堪的丑书,极大地误导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玷污了书法的圣洁,这真是书法界的悲哀,也是书法界审美标准的严重缺失。

书法本是体现艺术之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是中国宝贵的历史财富。我也是书法爱好者,我认为学习书法,应该吸取古人的经典精髓,领悟古代书法家的神韵,从基本功做起,借古达今探索创新。作品应体现艺术之美,而不是像涂鸦一样一塌糊涂。

当然要从两方面来看,也有很多好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貌似丑韵,但仔细品味,这些书法有艺术上的升华;虽然单从每个字乍一看不好接受,但略通书法的人,观其整片却回味无穷,有行云流水之美感,并渗透着深厚的功底,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概而简之。学习书法,不能以丑为美,不能急功近利。应该知道没有捷径可走,应扎扎实实,在学习古人名作的基础上,刻苦练习去粗取精,来传承中国文化这一历史艺宝,提升更新更高的书法境界。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推荐阅读
  • 哪个国家的油画最有名?俄罗斯油画对世界油画艺术有什么影响? 2022-06-17
  • 甘肃省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2023-07-20
  • 马航mh370中国乘客名单中有名人吗? 2023-04-28
  • 刘俊的履历 2023-04-23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