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该如何去汲取古诗词中这些民族文化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有力支持的。
年轻人在业余时间放松一下自己,偶尔吃吃鸡、打打野、听听歌、无可厚非,如果能在三五好友聚会当中,吟吟诗、对下对。岂不是更加完美?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孔子文化盛行世界,“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如果年轻人能够古为今用,更能彰显不一般的气质。
比如说在酒桌上,你碰到了一个狂妄的人,不好意思直接去说他。你就可以吟诵宋朝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又比如,看见我们的白衣战士奔赴到抗疫一线的时候: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平日里抽出一点点时间学习点传统文化,我保你“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诵读
我们小时候背古诗词的方法就是诵读,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深意,我们却能很好的把它们背诵下来,就是呱啦呱啦大声读。
如果你可以坚持下来,恭喜你,已经可以感受到古诗词中的音律之美。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果你身边有山西(除运城)的朋友,他们读的“绝,灭,雪”是如今普通话里已经消失的“入声”。
因为入声的保留,晋语(包括山西大部分,陕西延安、榆林,内蒙古呼和浩特等)成为北方唯一的非官话区。
二、感受
个人以为,古代文人写诗,和如今现代人发朋友圈一样稀松平常。民间不乏有很多精彩的打油诗或是对联。
因此我不愿说大家学诗词,当作阅读理解一样,一个个抠。我们应该通过生活去感受他。
就比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生活阅历丰富的话,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北方的景致,因为南方四季常绿。(这是描写唐代长安的)
今年我和母亲在外雨到一场小雨。由于没有带伞,两个人淋了些雨。我妈和我说,这雨水好甜啊,并张嘴对着天去尝。
而当时的草也只是零星露出,还带有一点芽黄。
三、营造氛围
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其实和我们今天三五好友,冬夜喝点热酒畅欢没什么区别。
王维的诗,你在幽静的竹林,广阔的沙漠里就会明白他当时的那个feel,你就懂他的意思了。
四、结合历史
文学作品终究是反映当时生活和历史的,就像莫言的故事逃离不了东北乡,贾平凹有写不完的陕西。
古代文人很多都从政,他们并不是职业旅行家,只是因为走马上任,到一地逛一处。
所以他们的怀古诗,写实诗以及诗词里的典故,需要我们大量的历史知识作铺垫。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是滚雪球发展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具体操作就是,你可以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读,这是浓缩的精华。
接下来你可以选择各大诗人,词人的文集,这是他们个人作品的合编。
帮助理解的话,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和缪钺先生的《诗词散论》都可以去读。
然后自己买个本子,买点笔,就可以读了。
但是也要结合自身,怎么在读他们的作品时候联系自身,这是自己要琢磨的。
@月户樵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欢迎关注,期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