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前期诗歌创作风格与后期诗歌创作风格的比较
时间:2022-06-0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在抗战时期的作品,独标真愫,作为与时代相应答的歌唱,既表现了审美主体精神的丰富性、复杂性,悲中有喜,热中有冷,爱中有憎,抑中有扬......呈现为“杂色”;又表现为情调的运动上异向性与定向性的统一,或称之为基调的一元化。艾青的创作基调,或叫主旋律,就是对光明、对趔、对未来的执着的,有时是幸福临产时阵痛般的不断追求精神,悲哀与热望、黑暗与光明相交织的主调之中。艾青抗战诗歌的力量,在于它总体上鲜有“通体悲哀”的篇章,也少见“通体高亢”的抒唱,而在一元化的“杂色”中掌握着诗美的和谐。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排斥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对早期诗歌的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进行了反拨。这标志着艾青诗歌形式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诗人对中国诗歌音乐性传统和含蓄蕴藉的传统抒情方式的部分回归和继承。
-
匿名2023-10-14 17:20:01让捧腹大笑。
共 1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