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诗歌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怎么样的?
说二句,从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中业。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三个五年计划进行中,由于国家多年战乱,民不聊生,还债和几年的自然大灾,可谓祖国千疮百孔,有待于恢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以求生保命为尚策。对于诗人诗歌也可说应是空白。即使有个别诗人在写,写什么?在七十年代农民生活水平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达到了最好水平。有词为证,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幸福的生活发了芽,社员都是向阳花。高考制度恢复,文化生活百花齐放。人们乐不思蜀。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情形,农村粮食,缸满囤尖,文化生活更上层楼。诗人开始写诗,艺人开说书唱戏。孩子们背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由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前几届的大学毕业生,也都忙于在改革开放的各条战线上。一时对诗词的写作浪漫还是有些淡忘。总之,从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诗词诗歌发展仍是上升趋势。浅谈五十至九十年代诗词歌发展趋势。个人观点,不足指正。
这个问题就是共同探讨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的新问题。我以前也曾在头条发表过意见。我再重复一点:九十年代到今先锋之詩歌的过于先锋和旧体诗歌的过于陈旧,恐怕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现在许多新诗就是无意界,无韵律的散文式句子。旧体诗词,写现代题材大而化之,套语连筁。写回归就“百年耻辱恨难忘,国弱夷人割海疆”;贺国庆”八十年年国富强,英明领导创辉煌”“革命创新猷”;赞改革则“九州开放展新姿,改革兴华志不移,龙腾虎跃崛中华,世纪相交照彩霞”政治口号式句充滥。陈词相湧,套语得道。关键是没有从具体生活中感受境界,而仅从大亚话上歌颂重大题材。那诗词变得大而空泛啦,没有实现古典诗词的现代化。这表面是形式局限,实际上是诗歌发展恩维的问题。另外当前许多写诗词之人缺乏积极的与时俱进入世思想,豁达的胸襟,雅洁的情怀,还是现代人仿古注力写风花雪月,娇媚怨女的题材多,消极、逃避、隐逸、出世的情调多。而热爱当今生活,热爱歌颂先进人物,热爱描写新城新貌大变化的少。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诗词人尤其要贴近新时代,投身改革,真实地表现当代人的命运欢乐和痛苦,理想和追求,培植更好写诗词的草根青年,营造写诗词的大众化环境。我相信诗道古来通下里,吟风明日遍天涯。
-
匿名2023-09-12 02:20:02决定要改变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