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与颜真卿书法有关的书法家和碑帖,有哪些?
颜真卿是除了王羲之之后的另一座丰碑,不仅表现在书法功力上,在精神人格上对后世也有很深的影响。
钱沣
当时皇帝喜欢董其昌书法,上行下效,学董其昌的书法的人很多,而惟有他对鲁真卿的书法情有独钟。不但敬仰颜真卿为人,更喜欢他的书法,得其神而不袭其貌,是学颜体第一人。遍临颜真卿诸帖《自书告身》、《中兴颂》、《麻姑仙坛记》、《东方画像赞》等;行草学习颜真卿的《争座位稿》、《祭侄文》等帖入手。
傅山:
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后云:『复始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又云:『晋中前辈书法,皆以骨气胜,故动近鲁公,然多不传,太原习此技者,独吾家代代不绝。』[1这表明傅山的先祖一直在学习颜真卿,并把学颜作为傅家子弟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而颜体书法厚重、磅礴、壮伟的风度,非常符合北方人的审美心理,也更符合刚正不阿、性情豪迈的傅山。傅山从小应该受过良好的颜体书法训练,对颜真卿及其书法是非常有感情的在《训子帖》中傅山在比较了赵孟頫和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后,提出了著名的『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的观点。傅山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代表的是拙、丑、支离、直率,赵孟頫的书法则体现了巧、媚、轻滑、安排。颜体书法得篆籀正法而朴拙无华;在『二王』优美、恬淡传统书风之外高举了粗犷、豪放的另一面旗帜,被视为『丑』;结字内松外紧,转折处活泼流畅,可谓支离;用笔洒脱自然,直抒胸意,可谓直率。而『拙、丑、支离、直率』也正是傅山向颜真卿取法的主要方面,这些特点最后融合到了傅山的其他书体之中,尤其表现在他的连绵大草上。颜真卿不仅是傅山崇拜的典范,也是其『四宁四勿』书法理论的完美体现者,是傅山书法的主要源泉。
何绍基
何绍基早年就研习颜真卿的书法,并作为学习的范本,更是敬仰他的高尚品格,在他临的《争座位帖》中通观全帖,圆活森严,大气磅礴,雄秀超绝,遒劲独标,不仅为行书墨迹中之精品,更是行书范本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