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论书法口诀?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不包括?1:蔡邕2:曹不兴3:钟繇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不是书法家。
蔡邕生平简介?
姓名:蔡邕
生卒:133-192
描述:东汉末年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籍贯:河南杞县人
生平: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熹平四年(175)与堂溪典、杨赐等正《六经》文字,写经于碑刻,是所谓“熹平石经”。后上书论朝政阙失,遭诬,流放。董卓专权,迫为侍御史。卓被诛后,被王允收捕,死于狱中。
蔡邕 - 个人概述
蔡邕画像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东汉书法理论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崔瑗赵壹蔡邕
蔡邕,赵壹的非草书只是篇抨击草书的文章。蔡邕《笔论》《九势》都仔细客观的描述了书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