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书法家最怕写楷书?
宋,元,明,清至今,楷书名家寥若辰星。
唐以来,科举时代的书法家,可以说无人不通楷书。但千余年来,把楷书作为主要发现方向的书法家并不多。也就是说,历史上绝对多数有成就的书法大家,不是楷书大家,不仅仅是当代如此。
这个现象,说明了几个朝代的书法精英群体的方向选择,不应当被忽略。
当代的书法,可以说,已经和实用没有任何关系了。因此喜欢书法的人,都能以自己的喜好,想写什么书体就写什么书体,不再把学习楷书当作唯一的门径,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当前的青年一代专业书法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楷书,有些甚至可以说不谢古人。但大多以小楷见长,很少有一般意义上的寸楷书写,所以在专业展览上,见之甚少。
其原因是:
1.小楷写成小品,册页,手卷,宜手中把玩,近看细赏;而大楷在展厅的展示效果并不理想。远观模模糊糊看不清,近赏仅能看到局部,整体感不好。
2.楷书是静态字体,要在安静的环境下书写,不冝当众表现。比如笔会场合,即使是擅长楷书的书法家,也很少写楷书。
3.楷书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楷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方成名家。楷书从柳公权和颜真卿之后,很难再有突破,或者脱离不了这两个人的影响范围,想单纯的以楷书闻名,实属不易,所以当今书法家不愿意写楷书。所以很多书法家虽然都是从楷书入门书法但是,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就不愿意再继续写下去,而是另辟蹊径寻求行书或者草书的路线,认为只有脱离楷书才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其实这也是对书法的一种误解。
4.写楷书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对于楷书,大家都不陌生,就算不是专业的书画人,也能看出几分门道,当书法家写楷书的时候,哪一个字或者哪一个笔画有了败笔,欣赏者都会看出来,这对书法家是一种打击,多年的练习,因为一个字或者一个笔画而丢失颜面,自然不会去写楷书。
在古代,楷书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在当代,楷书是书法的入门字体,很多书法家急于求成,楷书没有练习好就去创作,这使很多书法家成名后也不愿意用楷书作为自己的强项,因为写的再好也突破不了前人的高峰,因此练习楷书后不想再以楷书闯天下了。也正是这些原因,促使书法家对楷书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