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书法家集众家精华、书风自称一派?
可以这么认为,古代的书法家几乎都集众家精华,书风自称一派,之所以会是这样,那是因为古代书法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学习书法、创作书法,而且古人的文艺气息浓厚,执着于研习书法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笔墨”精髓,通常都是谦卑好学上进,哪会像现在某些书法家一样,整日就想着搞创新花样、博名气,
言归正传吧,举例说明:古代集众家精华,书风自称一派的有明代时期精勤艺事的文徵明,其书法主要取法晋、唐两个时期的书法大家,深得“二王”、欧阳询笔法精髓,其中行书深得智永笔法,后刻意学习《圣教序》,笔法严谨,遒劲姿媚,气韵浑穆。篆书取法李阳冰,隶书得力于《受禅表》《上尊号》,
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頫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其小楷功力深厚、温纯精绝,文徵明生平雅慕赵孟頫,诗、文、书、画均受其影响,导致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被人称为“四绝”的全才;除了文徵明之外,元代的赵孟頫也是集众家精华,书风自称一派的书法家,
可以说赵孟頫学习书法很有规范性的,比如,其早年学宋高宗、智永、褚遂良等,中年专攻“二王”,并广学汉、魏、晋、唐各名家,晚年师法李邕,笔势苍劲老到、雄放豪健。赵孟頫还是一个非常有眼界的书法家,所以他提出恢复“二王”的书法传统,创立平整均齐、秀逸圆熟、书风遒媚,实用性和伸缩性兼具的“赵体”;
可以这么认为,如果没有赵孟頫提倡恢复“二王”书风,那么元代书法会完全被宋代的“尚意”书风所笼罩,按着这样传承复制下去,或许后世就淡忘了晋人的“尚韵”,唐代的“尚法”书风了,所以说赵孟頫也是个中国书法史上卓有贡献的书法大家。
古代有很多书家通过自身努力,转益多师集众家之精华,自成一派!如我们耳熟能详,人人皆知的“书圣”王羲之。自幼喜好书法,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早年跟随卫夫人学书,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吸取之精华。他学钟繇,自能融化,转学张芝,自出机杼。王羲之把平生所学到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到楷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自家风貌,开辟了新的天地,成为后学尊崇,学习的楷模!
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别具一格,世称颜体,宋代大书家米芾,初学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学二王书风,体势展拓,笔画线条结体浑厚爽劲,功力非凡,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有钟繇、王献之、欧阳询、柳公权、智永、赵孟頫、文徵明等等都是博采众长,勤学苦练,成就自家风格,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