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及唐朝,民间书法的总体水平如何?
隶书及以下属于今文字,隶书之前属于古文字。在今文字里面,隶变为楷是又一次关键性的变革。在这次变革当中,还伴随着产生了草书、行书诸体。其间又有竹简、木牍被纸张所取代的事情发生。
这些字体的变化,及书写材料的变化,正是发生在频晋时期。在魏晋,是诸体皆备,简纸并存。
现存反映一般大众书写水平的资料,莫过于楼兰简牍残纸文书。在网页上能搜到楼兰残纸,但不系统,要想进一步了解,推荐一本书:侯灿、杨代欣编著《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
虽说魏晋时期诸体皆备,但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行书。
就以行书为例,从残纸文书来看,那时人们书写水平相当可观。行书的运用已很成就,总体来看,大众写手的水平自然是不及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精英。
在我看来,唐朝的民间书法总体水平应该胜过魏晋。
可以说魏晋时期,无论是北碑还是南帖,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行书,草书,其实更多都是属于社会精英阶层或者至少是属于公务员也就是所谓的隶的阶层。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制度和体制的掌控者多位豪门阶层,也就是类似于的“王与马共天下”,无论是竹林七贤,还是兰亭名士((谢安、王羲之、王徽之、刘惔、王蒙、支遁、孙绰、许询等人)),还是陶渊明,谢灵运。
也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魏晋风流,其实都是属于社会上层,与平民的关联其实不大。平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面也不广,不完全属于实用性的书法艺术,更像是小资和贵族的精神资粮,不属于平民,所以,也民间书法的总体水平也不会太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其实是一个书体演变的时期,这其中民间的推动力很强劲,是中国书法民间化的第一个春天。
而到了唐朝,很重要的一点标志就是科举制度获得空前的发展,平民子弟有了通过读书考试来获取功名,进入朝堂,成为社会精英的机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也获得空前发展,整个民间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各种文化,观念,艺术,学问在大唐交汇。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另外,帝王的倡导也深深的影响力大唐书法全民化的发展,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到唐玄宗,都给力极大的推力。这个过程中书法即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在蓬勃发展,划时代的大师辈出,又作为一种伴随,随着科举,随着诗歌,随着庙堂和民间的交流的频繁勃然而兴。
所以,毋庸置疑,唐朝的民间书法水平总体应该远胜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