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到一定阶段,技法和功夫哪个是重点?
学习书法,功夫就是基础功底,技法就是技巧,熟能生巧,如果没有长期书写的功底,何谈技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学习书法的最终并不是以你掌握了多少技巧,而是看你书写作品的笔法章法的掌控能力。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我的观点是,书法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应把技法做为重点。但是,该下的功夫还是要下的,不能因为技法是重点而轻视功夫的训练。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功夫是技法的前提,技术是功夫的依托。技术和功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人为地把技法和功夫对立起来。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一些书法大家,在有一定的功夫后,都是把书法技法做为重点来研究的。书圣王羲之研究“永字八法”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最后创造出了“永字八法”,后流传于世。“永字八法”就是书法的技法。程邈,张芝,钟繇,卫夫人,陆机,王献之,以及唐楷三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等,都是把书法的技法做为重点,终身研究之。
据说,书圣王羲之为了研究书法的技法,甚是投入,已到了入迷的程度,有时候是茶不思,饭不进,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对一个字的用笔,点画布局比例,以及字的“势”,字的“神”,字的“险”,字的“稳”,字的结构分布,点点滴滴都不放过。特别是草书转入行书之后,王羲之对书法的技法追求就更高了。《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上的字,虽然当时也向社会上进行了征集,但征集来的字也是凤毛麟角,百分之九十五的字都是王羲之本人所书。还有就是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今天既然谈书法技法,撇开王羲之其它书法不说,仅《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兰亭序》这两个经典碑帖来说,王羲之在研究书法技法方面投入的精力是何等之大啊!
还有就是欧阳询和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对书法技法的研究更是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能流传后世?这个问题还用我解释吗。
当然,关于学习书法到一定阶段后技法和功夫哪个是重点的问题,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有一点还是要重复的:那就是学习书法到一个阶段后,应把书法技法做为重点,且不要忽视基本功夫的训练。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