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十一家注孙子集校》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参照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敦煌晋纸写本、黑水城西夏文本、宋本《武经七书·孙子》及汉唐以来史书、政书、类书中的《孙子兵法》引文,将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刊印前的所有现存有关《孙子》的文献全部予以辑录梳理,以校勘《孙子》正文及十一家古注,并探讨《孙子兵法》自汉至宋的版本流传过程、演变轨迹及十一家注的汇编情况,进而校订讹误。同时,校注注重以文献凭据立说,不臆断,不过言,求朴求实。追求资料上的全和学术上的精,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是驰名中外的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后人誉为“兵学圣典”。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虽然是研究《孙子兵法》集大成的经典,但同时也是一部讹误、衍脱、臆改问题较多的古书。刘春生先生为撰著《十一家注孙子集校》,埋头钻研三十余年,收集现存所有有关《孙子兵法》的古代文献,通过对各种实证资料的研究,探讨了《孙子兵法》的形成过程、流传线索和演变轨迹,继而校订其中的文本讹误,堪称《孙子兵法》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刘春生,男,汉族,一九五九生,天津市人。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孙子兵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副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2年受聘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成果奖评委会委员。

目  录

陈序
来序
自序
例言

十一家注孙子集校卷上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十一家注孙子集校卷中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十一家注孙子集校卷下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

附录:十一家注孙子传序著录资料

银雀山汉墓木牍《孙子》篇题目录
银雀山汉墓竹简《见吴王》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简文献
孙子传
注孙子序
注孙子序
孙子后序
送梅圣俞序
跋孙子
孙子集注序
孙子兵法序
孙子略解序
重刻宋本孙子吴子司马法序
孙子叙录毕

附录:参校参考文献

附录:与裘锡圭先生往来书信

后记

陈 序

  刘春生先生《十一家注孙子集校》一书就要出版了,这是一部历时三十余年呕心沥血的力作,它的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整理研究,特别是古代兵法典籍研究而言,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也是作者对孙子兵学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人文质量和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道,公也;学,私也。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尽人以达于天也。”《孙子兵法》是中国文化中的原典著作,它问世于春秋战国之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兵法》是齐鲁文化与吴越文化相互碰撞、沟通、融合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兵法开放进取、兼容并蓄、历久弥新的精神质量。千百年来,历代研究者究心其中,进行注释、解读、阐发、校勘、考辨,看似已穷尽智能,实则静水流深,其中尚蕴含着惠及百代的强大张力,让人常读常新,获惠受益。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原典,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孙子兵法》诞生两千五百多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但《孙子兵法》的思想光辉和实践价值却久盛不衰,于今已成为拥有十数亿之众的中华民族普遍享用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习近平主席曾在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指出,《孙子兵法》不仅是人类兵学的经典,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领域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天,我们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双重视角下,不断深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不断深入挖掘《孙子兵法》深层意蕴,弘扬《孙子兵法》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的深邃思想,让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思想动力。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古代兵法典籍的整理研究是思想研究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也是这个学科的尖端内容之一。因工作关系与春生先生结识,对他的学识甚感敬佩,他长期致力于古代兵法典籍的整理研究,是一位真正的学问家,他的学术成就令我们很多专业研究者汗颜。章学诚提出治史必具“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梁启超又说,“夫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做学问是一件大公无私的事情,治学要出于公心,论断要秉持公正,把学术当作天下公器。这既是春生先生一贯秉承的治学操守,也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

  古人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传之后世、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促进《孙子兵法》的文本研究,对《孙子兵法》本源思想的深度挖掘发挥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孙子兵法》一定会展现出它特有的思想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遵春生先生嘱,草就上文,以为序。

陈荣弟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院长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来 序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典籍,宋代《十一家注孙子》汇集了曹操、李筌、杜牧、梅尧臣等三国至宋代十一位大家对《孙子》的注释,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是历史上研究《孙子兵法》的集大成著作,对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进行整理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针对经典著作的善本古籍进行精细的整理研究,对于传承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刘春生同志长期致力于《十一家注孙子》的整理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多次就《孙子》的版本、目录问题问教于我,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几易其稿,今年年初终于完成了《十一家注孙子集校》一书;特别是他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写作,不浮不躁,全凭对学术研究的追求和赤诚,实属难得。《十一家注孙子集校》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参照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敦煌晋纸写本、黑水城西夏文本、宋本《武经七书·孙子》及汉唐以来史书、政书、类书中的《孙子》引文,梳理校勘《孙子》正文及十一家古注,以考证研究《孙子兵法》自汉至宋的版本流传过程、演变轨迹及十一家注的汇编情况,进而校订讹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十一家注孙子集校》的主要特点是:

  一、对所依据和参照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银雀山汉墓竹简提供了大量的校勘资料,然而竹简本现存文字只是十三篇文字的半数,因此本书还进一步研究利用竹简文献,把眼界放到竹简文献的整体,拓展到残简缺字的探讨上;对敦煌晋纸写本、黑水城西夏文本也作了同样的探讨。本书还对《北堂书钞》《长短经》《通典》《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古籍的不同古本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对考据源流、参证校勘极有价值。这些都是本书的独到之处。

  二、精细全面。本书对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刊印前的所有现存有关《孙子》的文献资料全部予以辑录梳理,藉此对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进行精细全面的整理研究,校注注重以文献凭据立说,不臆断,不过言,求朴求实。

  三、《十一家注孙子集校》体例完备,符合古籍整理研究的规范,没有明显硬伤。

  有鉴于此,我推荐《十一家注孙子集校》一书。是为序。

来新夏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自 序

  治中国之学不可不读《孙子》,读《孙子》不可不读十一家注。《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最经典的古本,是历史上研究《孙子兵法》的集大成著作,也是一部讹误、衍脱、臆改问题较多不校不可读的古书。医术不可误传,兵书不可误读。有鉴于此,一九八四年我开始着手写《十一家注孙子集校》一书,把集校体例和《形篇》校稿寄给裘锡圭先生,请他指点。裘先生审阅了体例和校稿,认为整理《十一家注孙子》很有意义,并对体例和校稿提出了批评、修改意见,指导我进行整理研究。后来我又几次赴北大向裘先生请教,他反复强调不要急于出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努力超越前人,避免后人指责批评。我提出希望在全书校订完稿后由他审订并作序,裘先生答应了我的请求。裘先生的指点使我对整理《十一家注孙子》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那时候,裘锡圭先生还把我写的校读《孙子》的札记给李零教授看,嘱咐我们交流。李零教授看后给我写信,后又寄来了他写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李零教授对《孙子》古本的研究给我写《十一家注孙子集校》有很大的启发。为整理《十一家注孙子》,我编纂了《孙子十三篇逐字索引》《孙子兵法词典》,进行学术训练;涉览了与《孙子》及十一家注相关的经子史集众多古籍,辑录引文数据,进行学术积累。我对《九地篇》的认识,就是在编索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三十多年来,全书有过四次大的修改,底本用字、标点、校注及附录的修改不计其数,想竭尽己力认真做好这件事。底本用字及标点之事,想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二〇一三年底全书基本完成,这时裘先生的身体已经不能审订全书和撰写序文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二〇一六年十月,我就两处疑难呈书复旦,向裘先生请教。裘先生在大病初愈中对我提出的问题予以指点,并对几经修改的整理体例作了最后确认,回复了我一封批评指导的信函。裘先生的批评指导,弥补了我些许遗憾,由衷地感谢裘锡圭先生和董岩老师!

  出土文献资料保存的横断文献信息极为重要,对校读传世典籍意义重大。我是从银雀山竹简开始钻研《孙子兵法》的,我整理《十一家注孙子》在注重银雀山竹简文献的同时,还注意到了其他出土文献数据和其他典籍不同版本的文献资料也很重要。一九一八年罗振玉编印《汉晋书影》,收有晋人写本《孙子注残纸》两个残页,《谋攻篇》的结尾和《形篇》的开头,凡九十四字。罗氏叙记说此残页原是敦煌石室故物。说来也怪,《孙子注残纸》摆在图书馆里几十年,就是无人问津,没有人发掘它的文献价值。一九九五年我在张志清先生的帮助下找到罗氏此书,发现此残页保存着一些非常珍贵的古本信息。宋本“辅隙则国必弱”,写本残存“国弱”二字,“弱”上无“必”字;“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写本残存“〔军〕中之事而同军中之”,“三军”作“军中”;“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写本残存“三军之任而同三”,“权”作“任”,是其原当作“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二句,写本残存“不御者胜,以虞待”七字,知原本此二句与今本互易。写本中的这些异文,都可以用来校订宋本的讹误。不久,日本《孙子兵法》研究家服部千春先生邀我合作撰写研究《孙子》古本的学术论文,我把研究写本残页的认识写进《〈孙子兵法〉的版本与整理研究》一文,投发《南开学报》。上世纪六十年代,英、俄两国发布了各自收藏西夏文本《孙子兵法》的情况,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它的重视非常不够。西夏文学者不懂兵法文献,所以研究深入不下去;研究兵法文献的学者不通西夏文,所以不敢去碰。一九九六年,我看到社科院民族所聂鸿音教授写的《〈六韬〉的西夏文译本》一文,里面提到西夏文本《孙子兵法》,始知曾有西夏文本《孙子兵法》出土。后来我又了解到俄罗斯西夏文学者克平对此作了系统研究,因为我不通西夏文,所以一直没有去查阅。十年前,我偶然看到台湾西夏文学者林英津所著《夏译〈孙子兵法〉研究》一书,里面有克平做的西夏文本与孙星衍校本的文字对照。据此文字对照,我对西夏文本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研究,发现西夏文本与宋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夏文本对宋本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西夏文本不但可以校订宋本及曹操、李筌、杜牧三家注的讹误,也可以为曹操、李筌、杜牧三家注的辑佚提供文献依据。几十年来,学界研究西夏文本《孙子兵法》的成果非常少,仅局限于对西夏文本《孙子兵法》基本情况的介绍和语言方面的探讨,我写的《西夏文本〈孙子兵法〉的文献研究》成为西夏文语言学界外探讨西夏文本《孙子兵法》的首篇学术论文。银雀山竹简有一片残简“……少□□□无算□”,宋本《计篇》此句作“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北堂书钞》引作“多算胜少算也”,《太平御览》引作“多算胜少算,而况无算乎”。竹简“少”与“无算”间缺三字,我认为竹简原文似作“多算胜少算,而况无算乎”,与《书钞》《御览》所引相同,“少算”下无“不胜”二字。裘锡圭先生看到我写的札记,赞同我的观点。札记发表前,裘先生出于稳妥加上了一段话,“《通典》卷一四八此句引作『多算胜,少算败,而况无算乎』,『不胜』二字作『败』,简本也可能与《通典》同,而无『况』上『而』字”。后来陈俊杰先生帮我找到日本汲古阁印行的《北宋版通典》,《北宋版通典》此作“多算胜少算,而况无算乎”,与《御览》同。由此我认识到,征引《孙子》的典籍和《孙子》一样也存在着异本问题。此后我对《北堂书钞》《长短经》《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典籍的不同版本都作了精细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文献线索。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读传本文献习惯了,形成了思维定势,有出土文献摆在那仍然依据传本文献去解读古籍,这是不够科学的;还有学者认为出土文献与传本文献各有优长,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意改动拼合出土文献和传本文献,搞出非牛非马的版本,这更是不科学的。

  在研究汉唐典籍、辑录引文资料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学界长期忽视的问题。唐杜佑《通典·兵典》中有大量《孙子注》,清代学者孙星衍、吴人骥认为是“杜佑作《通典》每全引曹注,义有未了,即以己意增释之”。我发现孙、吴所言杜佑“以己意增释之”的文字有很多在《长短经》中就有,《长短经》成书早于《通典》六七十年,说明《通典》中的《孙子注》并不是杜佑“以己意增释之”。《孙子·用间篇》“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句,各种注本此句下均无曹操注,《通典》有注作“敌使间来视我,我知之,因厚赂重许,反使为我间也”,孙星衍、吴人骥据《通典》补为杜佑注。按此注《长短经》引作“曹公曰:敌使间来视我,我知之,因厚赂重许,反使为我间,故曰反间”,明确注明是曹操注,以此考究《通典》中的大量杜佑“以己意增释之”的注文都应该是曹操注。曹注之佚是北宋官修《武经七书》时删省曹注所致,我们今天完全可以依据《长短经》《通典》等典籍对曹注进行辑佚。在整理十一家注过程中,发现曹注佚文并进行初步的辑校整理,是让我异常兴奋的事。在本书付印之际,本人研究曹注的一部专书《曹操注孙子辑校》也近完稿,不久将奉献给读者。

  本书有少量内容曾经发表过,那是本人在学术积累过程中的产物。本书有更多的内容可以改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出于保证本书新内容的丰富,本人没有这样做。本书留存了少量旧的内容,本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新的研究写下新的认识,但目前没有新的认识,只好照录,在此谨向读者说明。本书肯定还存在着一些疏忽、不妥甚至错误的地方,那是由于本人学识、能力不及所致,恳望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刘春生  

二〇一八年十月

例 言

  一、本书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参照银雀山汉墓竹简写本、敦煌晋纸写本,黑水城西夏文刊本及宋刊本、影宋刊本整理校勘,同时尽量搜集汉唐以来史书、政书、类书等典籍中的引文,以考证竹简本至宋刊本间的流传线索和演变轨迹,校订讹误。古书引文虽然不能保存原本的整体面貌,但能在一些关键词词及语言模式上保存古本原貌,同一典籍不同版本的引文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本书对此予以特别重视。

  二、本书对明清刊本在覆刻中形成的错讹不予出校,对宋刊本有误而明清刊本不误者予以出校,从而简化校勘过程,精化校勘研究。

  三、整理校订十一家注文直接选取典型刊本对校,并尽量汇集通过其他途径流传下来的注文校订整理十一家注,藉以考证十一家注定型前的原注面貌;本书还尽量探寻十一家注以外古注的佚存情况,藉此深化十一家注的整理研究

  四、本书不改动底本,除文字缺笔、刻字不规范外,尽量保存宋本的文字原貌,即保留古字、借字、异体字,底本使用的旧字形字改为新字形字。

  经文与注文均加现代通用的标点符号;本书在各篇中按文义分段,段首原文前空二格;本书十一家注原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别注,经文用大字,注文用小字;校注以号码标示附在各句之后,校注以文献凭据立说,不臆断,不过言,求朴求实。

  五、本书重视前人的校勘成果及校说,并在本书的整理研究中予以参考鉴借。竹简本出土后,证明一些校说没有参考意义,对此本书一般不再征引,但对文献的整理研究有鉴借意义者简要保留,并予辨析。

  六、银雀山竹简本、西夏文本与今本以及今本之间,在分卷、篇题、篇次上都有不同,本书在各篇的篇题下出校,对各篇不同版本的卷属、篇题、篇次、字数及校订要旨作出简要说明。

  七、本书对古字、异体字及古字通假只作必要的考释,不尚繁征博引,重复者一般不再说明;典籍引文中的古字、异体字及古字通假一般不作说明。

  八、本书在整理校订《十一家注孙子》过程中编辑了《十一家注孙子传序著录资料》,作为本书的附录,供读者研究参考。《十一家注孙子传序著录资料》收录《史记·孙子传》,因此宋本原书附刻的《孙子本传》不再附收。

感觉不错,赞哦! (1)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