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秘书张玉凤,晚年陪在毛主席身边,谈起主席时说:他是孤独的
1944年,张玉凤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62年之后的八年间,张玉凤在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工作,那个时候,张玉凤就已经多次见过毛泽东。1970年,张玉凤来到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毛泽东身边工作,1974年张玉凤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岁月无情,英雄迟暮。晚年的毛泽东,疾病缠身,陪旦圆在他身边的秘书张玉凤就曾回忆说: “即使到了晚年,主席依然牵挂着人民的生活,他经常会回忆自己故去的亲人和战友,动情之处还会落泪。”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还处于战火之中,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人们经常苦中作乐,包括张玉凤一家人也不例外,虽然生活比较艰难,但是她们一家人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懂事的张玉凤,早早就开始帮家里减轻负担。
1958年,当地的铁路局在招工,年仅14岁的张玉凤看到这个消息,兴冲冲地去报名。她想通过这份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说不定工资还能补贴家用。幸运或许也在眷顾着这位14岁的女孩,她得到了这个机会,而她的人生也因为这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得到这份工作的张玉凤十分珍惜,工作的时候,脏活累活抢着干,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和领导请教。工作两年的她,便因为优异的表现被调到北京专列当餐车服务员,之后凭借出色的声音条件兼职了列车的广播员。但是,张玉凤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是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或迟咐面对工作。她所做的这一切,也被领导看在眼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观察之后,领导将她调到了毛主席的专列工作。
张玉凤从来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去毛主席专列其工作,接到这个通知的她简直不敢相信,当天晚上激动得难以入睡。但是,其实像张玉凤这样的普通列车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随意见到工作人员的,因为毛主席专列有十几节车厢,因为要处理工作,所以毛主席活动的范围一般集中在几个车厢内。但是在那个年代,只要是能和毛主席有一点关系,大家就会非常开心,张玉凤也一样,得到这个消息的她,根本顾不上想那么多,只知道能和主席在一列车上,这已经非常荣幸了。
有句话说“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很快,工作努力的张玉凤再次被幸运之神眷顾。有一次,列车在中途停靠,毛主席准备下车散散步,这也使得张玉凤第一次有机会亲眼目睹毛主席的风采。 张玉凤后来回忆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风采说 : 虽然当时主席两鬓斑白,但是身影依然伟岸、风采不减当年,而且当时他穿着也比较朴素,笑容可掬,不像是国家领导人,更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
第一次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毛主席,张玉凤入了神,而这一下,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主动走到她身边和她说话,毛主席这么一问,张玉凤竟然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毛主席耐心地又问了一遍张玉凤叫什么名字,跟随在毛主席身边的汪东兴感觉到张玉凤应该是太激动了,便回答毛主席说:“她叫张玉凤。”
尴尬的气氛总算打破,此时的张玉凤脸变得非常红,毛主席为了缓和气氛,又问张玉凤你的名字怎么写,边说边拿出纸笔。张玉凤赶紧回答说: “弓长张,玉石的玉,凤凰的凤。” 说完之后,毛主席便在纸上写下了张玉凤的名字。
列车停靠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毛主席和张玉凤分别回到了车厢,张玉凤后来一直把这次相遇当作自己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当她还沉浸在和毛主席第一次相遇的衫纯喜悦中时,没想到这才是她和毛主席缘分的开始。
1970年7月,一天,张玉凤突然被列车长通知去中南海一趟,张玉凤来不及多想,便匆匆前往中南海,到了中南海时,她才反应过来自己来中南海不知道要干什么,心里紧张了起来。正当她忐忑不安的时候,毛主席的护士吴旭君出来接待了她,并且 吴君旭很直接地问她:“愿不愿意当毛主席的秘书来照顾他?”
“愿意,愿意,我愿意!” 张玉凤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握住吴君旭的手,边说边点头,随后,吴君旭详细向张玉凤介绍了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内容。 26岁的张玉凤,就这样成了毛主席的生活秘书。
成为毛主席的秘书之后,张玉凤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本就心细的她,成为了毛主席的“拐杖”,成为了毛主席身边不可或缺的人。1975年,毛主席身边的贴身护士孟锦云刚来没多久,刚开始毛主席对他非常热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变得冷淡起来,好几次孟锦云想要和毛主席说话,但是毛主席每次都不理她,这让孟锦云非常不理解。
于是她跑去问张玉凤,张玉凤说:“因为你每次进入主席房间的时候,都不敲门,突然站在他面前,你会把他吓到的。以后进主席房间的时候,记得先给他一点声音,或者咳嗽一声,让他先有个思想准备。”之后,毛主席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不理孟锦云了,孟锦云说: “果然,张玉凤是最了解主席的人呀!”
在毛主席身边待久了,张玉凤见过了毛主席工作的样子,生活中的样子,包括毛主席去世那一年,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开自己,一个人默默流泪的场景。
1976年,是毛主席度过的最后一年,元旦当天,全国各大报刊都刊载了他在十年前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方,印着笔迹颤抖的“毛泽东”签名。
但是,毛主席的身体却不像这两首词那样慷慨激昂,进入新的一年, 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吃药吃饭都需要人喂,每天只能吃一二两饭,走路更是困难,而这种状况 ,除了张玉凤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之外,知道的人很少。
1月8日,周恩来去世,全国都笼罩在极度悲伤的气氛里,当时,有国外报道说:
其实,毛主席很早就知道周恩来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了,8号上午,中央的负责人向毛泽东报告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毛主席听完之后,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下午的时候,工作人员流着泪为毛主席读着《讣告》清样: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上午九时五十七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毛主席听着听着,眉头紧锁,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从毛主席闭着的眼睛里溢出两行泪,而毛主席一言未发 。
张玉凤说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令人担心,讲话很困难,只能从喉咙内发出一些含混不清的声音字句,因为长时间在毛主席身边照顾,张玉凤还能听懂他说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张玉凤充当着毛主席的“翻译官”,但是有时候张玉凤也听不懂,只能从口型和表情来揣测,然后看主席是否点头,点头的话就说明主席已经认可了。后来,毛主席的语言障碍越来越严重,只能用笔来写出他所想的内容,慢慢地,毛主席的两条腿也不能走路了。
当中央把拟好的有关周恩来追悼会的事宜交给毛主席审阅时,因为考虑到毛主席病重,便没有安排他出席,张玉凤当时就站在毛主席身边,虽然知道主席不出席追悼会,但是在她内心心里还存着一丝希望,或许主席会像四年前突然决定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那样,也会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于是,她问道: “主席,您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 一直处于伤感中的毛主席,一只手举着还未来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只手拍拍自己的腿对张玉凤说:“ 我也走不动了。” 听完这句话,张玉凤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悲伤,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事后,张玉凤非常后悔自己这么问主席。
1976年农历除夕夜,是毛主席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张玉凤后来回忆说:“毛主席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节。”像往常一样,毛主席那天晚上在床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
吃完饭后,张玉凤和工作人员把毛主席扶下床,送到客厅,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休息。傍晚时,远处隐约传来的鞭炮声,勾起了毛主席的回忆,他对张玉凤说:“放点炮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应该过过节。”于是,张玉凤便通知了正在值班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把准备好的鞭炮挂在屋外放了一会儿,毛主席听着炮竹声,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张玉凤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明白,这是毛主席在安慰她们。
张玉凤说,那段时间,毛主席特别喜欢怀念往事,经常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战争年底和建国初期的事情,而且特别愿意看有关这方面的电影。
有一次,银幕上放着高昂雄壮的乐曲,随后画面中出现了人民解放军整队进入刚攻克的城市时,市民热烈地欢迎着他们场景。 看到这里,毛主席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先是阵阵抽泣,然后失声大哭,为了缓解毛主席的情绪,张玉凤和工作人员只能先搀着他离开这里 。
有时,他还会拿着旧照片反复地看,其中有两张照片毛主席看得非常入迷, 一张是1942年他穿着打补丁的裤子在延安给延安给一二师干部作报告,另一张是1947年他骑着马转战陕北途中。
五月份开始,毛主席的病情不断加重,身体极度虚弱,六月初,毛主席突发心肌梗塞,经过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作为贴身秘书的张玉凤,一直守在毛主席身边,才让毛主席的身体有些好转。7月6日,毛主席的好友朱德也逝世,得知这个消息后,毛主席叮嘱要办好后事。 当年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先驱们,如今寥寥无几,只留下了毛主席孤单的身影,守着繁华而美丽的中国,随着战友的离开,毛主席的精神也大不如从前。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也在昏迷中去世,张玉凤哭成了泪人,几年的朝夕相处,主席于张玉凤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领导,而是亲人。张玉凤在回忆起毛主席的这一年时,她说: “我经常看见主席一个人痛苦,孤单的身影我非常心疼。”
毛主席去世后,张玉凤也离开了中南海,一开始,她在中国第一 历史 档案馆工作,后来,张玉凤又自己要求去铁道部工作,在那里一直待到了退休。在铁道部的那几年,张玉凤在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除此之外,尽量给婆婆和丈夫一些补偿,虽然她和丈夫刘爱民在1967年就结婚,但后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难免会在生活中忽略自己的家人,现在,她完成任务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家人。
毛主席去世后的那些年,张玉凤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还做了一项她特别引以为傲的工作:整理毛主席的藏书,她将毛主席生前收藏的十万余册书籍中精心挑选出100多种图书,编成一套图书,让世人了解毛主席的智慧。因为她知道毛主席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整理毛主席的书籍,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
退休之后的张玉凤,还专门拜师去学习书法,而这也源于毛主席的对她的影响,当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写的字,张玉凤就被迷住了,“苍劲有力、龙飞凤舞”,这是张玉凤对毛主席书法的评价。其实当年还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张玉凤就练过,由于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练,就拿了一本字帖照着上面的描红乱画,毛主席看到后说:“练字先齐,再怪,然后再整,这就是练字的过程。”这番话张玉凤也一直记在心上。
晚年的张玉凤,回忆起毛主席临终前的时光,她说,我记得主席他特别喜欢一篇文章,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写的《枯树赋》,那段时间我经常读给他听。早年间,毛主席就熟读《枯树赋》,对里面的内容和含义早就深有体会,张玉凤读的时候会专门放慢语速,让他能跟得上,毛主席听的时候便会闭着眼睛听,似乎在跟着文章回忆自己的过去。两遍之后,毛主席便对张玉凤说:“我试一下还能不能背出来,你看着书,看我有没有读错。”张玉凤没想到毛主席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尽管此时他的身体很虚弱,声音很小,但一字一句之间充满了感情。
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待了六年之久,见到了毛主席最真实的样子,在她心里,他是一代伟人,是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个渴望亲情的寻常老人。 离开毛主席之后,张玉凤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她经常会想起毛主席,但她并不会用这个身份去做什么事情,因为她从心底里尊重毛主席。